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黃宗炎(1616一1686),字晦木。崇禎中貢生,與兄宗羲俱受業於劉宗周,學者稱“鷓鴣先生”,《清史稿》有傳。易學著作今存《周易象辭》二十一卷、《周易尋門餘論》一卷、《圖學辯惑》一卷。
《圖學辯惑》有“河圖洛書辯”、“先天八卦方位六十四卦方圓橫圖辯”、“太極圖說辯”三部分內容。自序有“易有圖學,非古也”、“有宋圖學三派出自陳圖南,以為養生馭氣之術,托諸大《易》,假借乾坤水火之名,自申其說”、“儒者得之,始則推墨附儒,卒之因假即真.奉螟蛉高曾,甘自屈其祖彌”、“圖學從來出自圖南,則道家者流雜之大《易》,遂使天下靡然稱為易老,儒者極其崇奉,並諱其所謂老,專以《易》歸之,亦可畏也”、“上古何嘗有圖?但文字未備,畫為奇偶,示文字之造端爾。陳氏不識古文古字,誤以為圖也”云云。可見,其書意在力辟陳摶《易》之圖學。
黃氏辨“河圖洛書”,謂《繫辭》所言天地之數,“未嘗有上下左右中之位置也”、“未有生數成數及五行之所屬也”、“以此為河圖,絕無證據,況又因之而為龍馬鏇毛乎”,此辯可謂擊中要害。然其曰:“河圖洛書之說,因漢世習為讖緯,遂謂龍馬神龜貢獻符瑞。其事略與兩漢言禎祥相似,後儒因緣敷會,日增月益。至陳圖南鑿鑿,定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數,下上左右中之位為河圖,又定九宮奇正藕偶之狀為洛書,雲是羲卦禹范之根原”,此則但據朱震之說而推論.不析劉牧以九數為“河圖”、十數為“洛書”,是朱熹、蔡元定易之以十數為“河圖”、九數為“洛書”。此辯有所未明。即或依雷思齊《易圖通變》所謂《龍圖》一書,亦是以十數為“形洛書”。
黃氏辨“先天八卦方位”曰:“陳邵先天方位,變亂無稽,徒取對待。橫圖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奇偶疊加,有何義理?有何次序?又屈而圓之,矯揉造作,卦義無取,時令不合”,又曰“邵堯夫引‘天地定位’一章,造為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其雲乾南坤北,實養生家之大旨”。此辯則將朱熹所造橫圖與邵雍“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之說混為一談,邵雍從無將“伏羲八卦”稱作“先天八卦”。但言“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亦無乾南坤北之說。可見,黃宗炎不似其兄那樣對《皇極經世》一書有過深入研究,朱冠邵戴地辯“伏羲八卦次序”與“伏羲八卦方位”二圖,自然不能辯明。其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與“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二圖亦是朱冠邵戴,不知邵雍只有先天一圖,而六橫圖乃朱熹所作。其謂“四畫五畫成何法象”、“一奇一偶層累疊加,是作易聖人不因天高地厚而定乾坤,無取雷動風入而成震巽,坎陷離麗未有水火之象,艮止兌悅不見山澤之形。俱信手堆砌,然後相度揣摩,贈以名號”、“第一畫貫三十二爻,可雲廣矣……第二畫貫以十六爻,第三畫貫八爻,始有八象。吾不知天何以私於澤火雷而獨與之同氣,何惡風水山而杳不相蒙也”,可謂言之成理。然而,不當將朱熹之誤加於邵雍頭上。其辯大圓圖“半順半逆”、“已生之卦”、“未生之卦”之誤,亦是辨朱熹之曲說,並非邵雍本意。至謂大圓圖之來是“屈橫圖而圓之”,則是不知《先天圖》乃是一幅卦變圖,由卦變而來,亦是本朱熹曲解之說而辯之。又其所列六十四卦方圓合一圖,圓圖將原《先天圖》左右互換,方圖則變原圖之“一貞八悔”為“一悔八貞”,以此見其並不明了《先天圖》。
黃氏辮周敦頤《太極圖》,則先列所謂“陳圖南本圖”(見下圖),謂“此圖本名無極圖,陳圖南刻於華山石壁。列此名位,創自河上公,魏伯陽得之以著《參同契》,鍾離權得之以授呂洞賓,後與圖南同隱華山,因以授陳。陳又受先天圖於麻衣道者”,此皆無根之臆辨。所謂“陳圖南本圖”之“練神還虛”、“復歸無極”、“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之丹道術語,乃先見於元初道士李道純《中和集》之三環《譬喻》圖,而《道藏》中並不見有此“陳圖南本圖”,亦無人云於華山石壁上見有此所謂的“無極圖”。黃氏自恃聰明,為辯陳摶圖學之非而造此傳承脈絡,較之朱震又上推數代,實足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更加令人不信其辨。其辨周敦頤《太極圖說》,極力以道家之說而誣之,全然不顧是圖所表達的《易》義,亦不具評史者公允之德。
《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書曰“傷於好奇”、“詞氣亦傷太激”,《清史稿》謂黃宗炎學行與宗羲等,而傲岸過之。今就其《圖學辯惑》而論之,其用詞故求藻飾,語氣過激,誠為其小病,而身為姚江門人,欲深攻朱熹卻不別朱熹發展演變邵雍“先天易學”之來龍去脈與二者之間的區別,力不從心地強為之辨,則是其為學之垢病。其兄宗羲於《宋元學案·濂溪學案》中針對“後世之異論者”胡亂批評周敦頤《太極圖》“傳自陳摶,其圖刻於華山石壁”等論調有曰:“此皆不食其胾而說味者也。”此中自然包括宗炎樣人,是不曾吃得大快肉,卻在那裡品評其滋味的人。
- 易圖講座 第66講 結束語
- 易圖講座 第65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張惠言的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4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胡渭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2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9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8講 清代的易圖——吳翊寅的《周易訊息升降爻例》
- 易圖講座 第57講 清代的易圖——沈映鈐的《易卦變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6講 清代的易圖——馮道立的《周易三極圖貫》
- 易圖講座 第55講 清代的易圖——胡祥麟的《虞氏易訊息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4講 清代的易圖——胡秉虔的《卦本圖考》
- 易圖講座 第53講 清代的易圖——焦循的《易圖略》
- 易圖講座 第52講 清代的易圖——辛紹業的《易圖存是》
-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 易圖講座 第49講 清代的易圖——江永的《河洛精蘊》
- 易圖講座 第48講 清代的易圖——趙繼序的《周易圖書質疑》
- 易圖講座 第47講 清代的易圖:楊方達的《易學圖說會通》和《易學圖說續聞》
-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 易圖講座 第45講 清代的易圖:李光地《啟蒙附論》和《序卦雜卦明義》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4講 清代的易圖——張伯行《周子全書》中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43講 清代的易圖——毛奇齡《推易始末》中的卦變圖
- 易圖講座 第42講 清代的易圖——胡世安《大易則通》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1講 清代易圖學概述
-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9講 明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 易圖講座 第37講 明代的易圖:董守諭的《卦變考略》
- 易圖講座 第36講 明代的易圖:方以智的《圖像幾表》
- 易圖講座 第35講 明代的易圖:倪元璐《兒易外儀》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4講 明代的易圖:黃道周的《易象正》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3講 明代的易圖:來知德的《易經集注》雜說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2講 明代的易圖:錢一本的《像抄》
- 易圖講座 第31講 明代的易圖——田藝衡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0講 明代的易圖——章潢的《圖書編》
- 易圖講座 第29講 明代的易圖——季本的《易學四同別錄》
- 易圖講座 第28講 明代的易圖——韓邦奇的《易學啟蒙意見》
- 易圖講座 第27講 明代的易圖——劉定之的《易經圖釋》
- 易圖講座 第26講 明代的易圖——朱升的《周易旁註前圖》
- 易圖講座 第25講 明代的易圖——曹端的《太極圖說述解》
- 易圖講座 第24講 元代的易圖——《天地自然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3講 元代的易圖——陳應潤的《易有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1講 元代的易圖——王申子釋《周子太極圖》之圖
- 易圖講座 第20講 元代的易圖——俞琰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19講 元代的易圖——雷思齊的《河圖》
- 易圖講座 第18講 元代的易圖——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氣圖》
- 易圖講座 第17講 元代的易圖——吳澄的“河圖”與“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6講 宋代易圖與“宋明理學”
- 易圖講座 第15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黑白塊二橫圖之謬及對後世的影響
- 易圖講座 第14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黑白塊橫圖
- 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12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河圖》、《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1講 宋代的易圖:楊甲的《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
- 易圖講座 第10講 宋代的易圖:周敦實的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09講 宋代的易圖:邵雍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08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 易圖講座 第07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
- 易圖講座 第06講 宋代的易圖:從《道藏·周易圖》中的兩幅圖說起
- 易圖講座 第05講 京房的“八宮卦次圖”
- 易圖講座 第04講 漢代的“九宮算”圖與“五行生成數”圖
- 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圖講座 第02講 漢代的卦氣易圖
- 易圖講座 第01講 易經和易傳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