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自劉牧黑白點《河圖》《洛書》、邵雍《先天圖》和周敦頤《太極圖》問世以後,宋元明三朝皆有各種反對意見產生。如反對所謂聖人則黑白點圖書畫卦說者,有歐陽修(見《易童子問》)、胡瑗(見《周易口義》)、李衡(見《〈周易義海撮要〉》、薛季宣(見《艮齋浪語集》)、張栻(見《南軒易說》)、項安世(見《周易玩辭》)、葉適(見《習學記言》)、趙汝楳(見《易稚》)、林至(見《易裨傳》)、俞談(見《讀易舉要》)、宋濂(見《文憲集》)、歸有光(見《易圖淪》)等;反對“先後天圖”者,有袁樞(見朱熹《答袁樞》)、林栗(見《周易經傳集解》和朱熹《記林栗辨易》)、趙汝楳(見《易雅》)、陳應潤(見《周易爻變義蘊》)、歸有光(見《易圖淪》)、王廷相(見《雅述》)等;反對周敦頤“太極圖”者,有陸九韶、陸九淵(見《朱子語類》)、或謂“太極圖源於壽涯”說(見度正《周敦頤年譜》)等。至清初,則以王夫之、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李塨、惠棟、張惠言等為代表的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對宋代以來易圖的反對意見。其中有人則以專著形式系統地辯證宋代易圖學。此可謂對宋代易圖學的一次全面辯證與總結。下面將分別敘述之。

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王夫之〈1619一1692〉,字而農,號姜齋。明崇禎舉人。晚隱居衡陽石船山,世稱船山先生。《清史稿》有傳。,易學著作今存《周易稗疏》四卷、《周易內傳》十二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考異》一卷。

《四庫全書總目》之《周易稗疏》提要曰:“大旨不信陳摶之學,亦不信京房之術,於先天諸圖、緯書雜說,皆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談元妙附合老莊之旨。故言必徵實,義必且理。於近時說易之家,為最有根據。”

其疏解“八月有凶”曰:“舊說或以八月為遁卦值位者,以康節所傳陳摶之圓圖,遁居正西也,或以八月為值觀卦者,以魏伯陽參同契之卦氣,觀居酉位也。二說皆出自緯書。京房宗讖緯,始以卦配月,而黃冠假之為丹術,為君子術者,所不屑道。”

疏解“七日來復”曰:“舊說謂自姤而來,歷遁否觀剝坤至復為七日,此以卦變徇卦氣而言之也……若卦變,則因已成之卦一爻變動,如噬嗑之於頤是也,一爻移易動。如損益之於泰否是也。未有相反之甚,如姤與復,而可雲自彼而來?復卦自二一上本坤之體,唯初爻得陽,則來復者自坤而言也。坤一變而即得復,故四‘不遠復’,不遠則非歷七卦,明矣。

疏解“兩儀生四象”曰:“生者,非所生者為子,生之者為父之謂。使然,則是有太極無兩儀、有兩儀無四象、有四象無八卦之日矣。生者於上,發生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駭具,分而言之,謂之生耳。邵子執加一倍之小數,立一二象之象,一純陽、一純陰、一陽上陰下、一陰上陽下,謂之四象,更加一畫,而其數倍為八卦。遂畫四畫之象十六、五畫之象三十二,無名無義。但以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教童椎相乘之法則可,而於天人之理數,毫無所取。使以加一畫,即加一倍言之,則又何不可加為七畫,以倍之為一百二十八?漸加漸倍,億萬無窮,無所底止,又何不可哉!不知易但言四象生八卦、定吉凶、生大業,初不可損而為二爻,益為四爻、五爻,此乃天地法象之自然,事物變通之定理,不可以算博士銖積寸累有放無收之小術,以亂天地之紀也。”

疏解“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曰:“《本義》以乾兌離震為已生之卦,巽坎艮坤為未生之卦,兩端相迎為次序,謂之曰逆,雲‘此伏羲之易也’。勿論遙指,一無從授受之……乾南左鏇、坤北右轉,乃陰陽交媾之說,其坤起正北,歷艮坎巽乾兌離震,左鏇之方位.則六壬家正用亥將之次第,蓋合黃冠日者之小術,為還丹火候之定局。為君子儒者用,以釋先聖之正教,不亦過乎?……卦畫之生因乎數,數由下積,卦既成而後成乎象,則象自上垂,故但云逆數,不雲逆象。如康節之言,則象亦逆矣。且其以兌次乾者,陰自上生,而自巽而坎而艮,又自下生,兩端交湊於中,震巽交媾於內,則又半順半逆,而非但云逆數矣。康節之說,求之一部全易,無可證據,不獲已而曲引此段經文,以文其辭。”

疏解“雷以動之”一章曰:“因此可見周易之廣大不測,因時以大明終始,而無一成之典要。特無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序耳,陳撲之傳為方士之木,蓋明矣。”

《周易外傳》中,亦表達了對“先後天圖”的意見。如,“道者,天地精萃之用,與天地並行而未有先後者也。使先天地以生,則有有道而無天地之日矣。彼何寓哉?而誰得字之曰道?”(《乾》);“抑邵子之圖易,謂自伏羲來者,亦有異焉。太極立而漸分,因漸變而成乾坤,則疑夫乾坤之先有太極矣。如實言之,則太極者乾坤之合撰,健者極健,順者極順,無不極而無專極者也。無極,則太極未有位矣。未有位,而孰者為乾坤之所資以生乎?且其為說也,有背馳而無合理。夫乾坤之大用,詢乎其必分,以為清寧之極,知能之量也。然方分而方合,方合而方分,背馳焉則不可得而合矣。其為說也,抑有漸生而無變化。夫人事之漸而後成,勢也,非理也。天理之足,無其漸也。理盛而勢亦莫之御也。易參天人而盡其理,變化不測,而固有本矣。奚待於漸以為本未也?如其漸,則澤漸變為火,山漸變為水乎?其曰乾坤為大父母者,不能不然之說也。其曰復姤為小父母,則其間立說之本也。不然,則父母而二之,瞧不能解二本之邪說,而彼豈其云然?自復而左,左生乎頤,明夷左升乎賁,臨左生乎損,泰左生乎大畜;自姤而右,右生乎大過,訟右生乎困,遁右生乎鹹,否右生乎萃。而無妄無以生明夷,升無以生訟,則復姤又不任為小父母。乾右生夬,履右生兌,同人右生革,無妄右生隨;坤左生剝,謙左生艮,師左生蒙,升左生蠱。而泰無以生履,否無以生謙,則乾坤又不任為大父母。”(《繫辭上傳第一章》);“多歧既已亡羊,後來彌多標指,故且曰有文王后天之易,有庖犧先天易。天且剖先後以異道,而況於聖人?則羲、文自為門戶,周、孔各為朋黨,亦奚恤哉!”(《繫辭下傳第九章》;“天下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對待之物乎?求之於天地,無有此也;求之於萬物,無有此也。反而求之於心,抑未念其必然也。故以此深疑邵子之言易也。”(《說赴傳》);“惟然,故先天后天之說不可立也。以固然者為先天,則以次而有者其後矣;以所以從變化者為先天,則己成者為矣。兩者皆不可據也,以實言之,徹乎古今,通乎生死,貫乎有無,亦惡有所謂先後哉?無先後者,天也,先後者,人之識力所據也。……‘天地定位’至‘八卦相錯’為一章,‘數往者順’三句為一章。〈《本義》拘邵子之說,合為一章。其說牽強支離,出於陳摶仙家者流,本不足道,而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伏羲至陳摶,時將近萬年,中間並無授受,其誕可見。”(《說卦傳》)。

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之並不全盤否定宋代易圖。對於“河圖”,有“若易之本於河圖也”、“五十有五,河圖之畫也”、“此聖人所以因河圖而畫八卦,八卦既成又從而兩之,以極其所合之變化”、“易因數以得象”、“有數而後有象”、“故言易者,先數而後象,先下而逆上,萬世不易之道也”之說。對於“太極”,亦屢謂“無極而太極”,宗周敦頤《太極圖易說》而曰:“無極而必太極矣。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靜各有其時,一動一靜各有其紀,如是者乃謂之道”、“夫太極○之生元氣”、“陰陽之生,一太極之動靜也”、“動因道以動,靜因道以靜”、“太極之在兩間,無初無終而不可間也,無彼無此而不可破也。自大至細而象皆其象,自一至萬而數皆其數,故空不流而實不窒,靈不私而頑不遺,亦靜不先而動不後矣。夫惟從無至有者,先靜後動而靜非其靜,從有益有,則無有先後,動要以先”、“太極一○也,所以冒天下之數也”、“從太極測之而固有之也,太極○之實有也”、“易有太極,固有之也,同有之也”“太極之於河圖,未有象也,於易未有數也,於筮未有策也,於卦未有占也”、“是太極有於易以有易,易一太極也’’。王夫之亦不排斥“象學”、並且謂王弼為“老莊之間支子,而假易以文之者也’’。曰‘‘天學無象外之道”、“道逝而象留,然則象外無道,欲詳道而略象,奚可哉”、“象不勝多,而一之於易’’、“舍簽蹄而別有得魚得兔之理,舍象而別有得易之途邪”、“因像求象,因象成易”、“若夫言以明象,相得以彰,以擬簽蹄,有相似者。而象所由得,言固未可忘也。魚自游於水,兔自窟于山,簽不設而魚非其魚,蹄不設而兔非其兔,非其魚兔,則道在天下而不即人心,於己為長物,而何以雲得象得意哉?故言未可忘,而奚於象”。

總之,王夫之主要是反對邵雍的“先後天圖”,其謂不可有先天、後天之分,自有道理。然而,其中不免有朱冠邵戴之誤。對邵雍易學的理解(譬如以《乾》、《坤》生卦等說),亦有未到處。其將邵雍易學之本源歸入“緯家”、“黃冠”、“日者”,未兔有些武斷。其仍然以黑白點“圖書”為聖人作《易》之本,則亦有誤。

邵雍易學得朱熹之發揚而多為後人所知,然而朱熹並沒得其其易學真諦。《先天圖》實為卦變所得,並非“半順半逆”,邵雍的“加一倍法”是六十四卦數之加一倍,並非是自太極到六十四卦的爻畫加一倍。邵雍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視八卦為“天之四象”與“地之四象”,並且本《說卦》而主“八卦相錯”說。至朱熹則以二爻畫之組合為“四象”,以大橫圖中分“拗轉”而成“先天圖”,因而就成“半順半逆”之圖。後人批評邵雍易學,多以朱熹之說誤作邵雍之說,王夫之亦不例外。

王夫之信河洛圖書,從周敦頤“無極而太極”之說,又誤批邵雍“先天圖”,則其對宋代易圖之批評,只是一般水平而已。

分頁導航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