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梁錫璵,字確軒,山西介休人。雍正二年(1724)舉人,乾隆十五年(1750)以薦舉經學,受國子監司業,十七年直上書房,累遷少詹事。易學著作有《易經揆一》十四卷附《易學啟蒙補》二卷。
《易經揆一》及所附《易學啟蒙》是乾隆十六年(1751)梁錫璵應經學之選進呈御覽之書。其敘增補朱熹《易學啟蒙》之旨曰:“觀取畫卦非一,而則圖為尤著,……邵子傳自希夷而朱子表章之,乃或疑而未信,或改易圖書。夫河出圖、洛出書,繫辭言之,何疑之有?”又謂“先後天為卦之關鍵”。《易學啟蒙補》卷一,“本圖書第一”列圓形《河圖》(“邵子曰:圓者河圖之數。《啟蒙》河圖方,今遵邵子之意更定為圓”)、方形《洛書》(“邵子曰:方者洛書之文”)。“原卦畫第二”列《易有太極》(一○之圖)、《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有“圓圖之八盪為十六”、“圓圖之十六盪為三十二”、“圓圖之三十二盪為六十四”之圖。此皆為更定朱熹“六橫圖”為圓圖之圖。又有“附互體”之圖(采吳澄《易纂言外翼》之圓圖)。“增闡卦蘊第三”,列“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先天變後天”、“序卦”、“雜卦”諸圖。“增立易教第四”,摘《繫辭》之文九節而論之,如謂“仰觀俯察”一節為“此言作易之由也”。“明蓍策第五”列“大衍之數圖”及揲蓍諸圖。“考變占第六”述“七占”之法,僅取朱熹三十二圖之一,而又變畫之。卷下,“河圖序義”、“洛書序義”、“連山遺義”、“歸藏遺義”。曰:“天不愛道,圖書並出,聖人有作,三易垂文,尚矣。禹則書序疇,箕子衍之,而先儒闡其義幾備。第書數與圖數,其所以異同之故猶未明也。至連山、歸藏,其書既軼,元儒朱元升作三易備遺,其約八卦為六,非周易要義。況易歷四聖,何容贅乎?連山乃用先天卦,而艮居西北,與首艮建寅之義無與。歸藏以六甲配卦而納音出焉,為律呂之始,其理粹然至正,其數不假安排,洵足備歸藏之遺。但朱氏所論,雖大醇而未免下疵也。圖書同源而異流,三易異用而同歸。歸藏以納音而得,連山亦可以納甲而求,而周易之先後甲庚,其可見之緒也。”其序河洛圖書之大旨,謂“河出圖,羲、文因而作易”、“洛出書,禹、箕因而作范”,“連山遺義”曰:“連山者,神農本後天圓圖而作,夏後氏因以建寅也”,“歸藏遺義”曰:“歸藏者,黃帝本先天方圖而作,商人因以建醜也”、“歸藏卦本先天,而乾枝納音必用後天”。此等之論皆穿鑿不根,人謂其“實不啻狗尾續貂”,可謂中的。
朱熹因見“其涉於象數者,又皆牽合附會”而著《易學啟蒙》之“小書”,而欲使初學“毋疑於其說”。此後,胡方平、胡一桂、韓邦奇等,皆著書以發明之,或為之“通釋”,或為之“翼傳”,或為之“意見”,然皆不敢於《易學啟蒙》正文有所增補與點竄。至清梁錫璵則不正視康熙時《御纂周易折中》中已照錄《易學啟蒙》全文之事實,而以所謂《易學啟蒙補》之書進呈乾隆皇帝御覽。元、明、清三代均以朱熹之易學著作立於學官,無一定學識者豈敢以點竄補苴朱熹《易學啟蒙》之書上進朝廷?今觀梁氏是書增補內容實不見其有過人之學識,然其仍不汗顏而將是書上進之,則其“膽量”令人為之“欽佩”。想來是書不得著錄入《四庫全書》甚至於不採入存目,其原因蓋在於此。
在易圖學發展史上,梁錫璵《易學啟蒙補》將延續五百多年之朱熹“六橫圖”改畫作六圓圖,可謂是一創造。又本邵雍《觀物外篇》“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敘之而作范也”之說,而改十數《河圖》為圓形,則可見其拉邵雍大旗欲以動搖朱熹權威地位之心。此種狀況,當與當時之學術趨勢有關。前有毛奇齡著《河圖洛書原舛篇》、胡渭著《易圖明辨》,皆從根本上否定了朱熹河洛圖書,而至梁錫璵則大膽點竄補苴朱熹《易學啟蒙》,不但增其二篇,又補入“河圖序義”、“洛書序義”、“連山遺義”、“歸藏遺義”四篇,儘管所補內容多牽合附會(明顯有悖於朱熹著《易學啟蒙》之宗旨),然朱熹之《易學啟蒙》又何嘗不是“牽合附會”?梁氏不自揆其陋,而敢斗膽補苴立於學官之《易學啟蒙》,則亦足見時至清乾隆朝,朱熹易學之權威地位有所動搖。(雖研習易學當象數與義理兼顧,然所謂之黑白點“河出圖,洛出書”實不可取。朱熹易置劉牧圖書而采入《易學啟蒙》,其牽合附會之處亦自可見。)
- 易圖講座 第66講 結束語
- 易圖講座 第65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張惠言的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4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胡渭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2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9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8講 清代的易圖——吳翊寅的《周易訊息升降爻例》
- 易圖講座 第57講 清代的易圖——沈映鈐的《易卦變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6講 清代的易圖——馮道立的《周易三極圖貫》
- 易圖講座 第55講 清代的易圖——胡祥麟的《虞氏易訊息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4講 清代的易圖——胡秉虔的《卦本圖考》
- 易圖講座 第53講 清代的易圖——焦循的《易圖略》
- 易圖講座 第52講 清代的易圖——辛紹業的《易圖存是》
-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 易圖講座 第49講 清代的易圖——江永的《河洛精蘊》
- 易圖講座 第48講 清代的易圖——趙繼序的《周易圖書質疑》
- 易圖講座 第47講 清代的易圖:楊方達的《易學圖說會通》和《易學圖說續聞》
-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 易圖講座 第45講 清代的易圖:李光地《啟蒙附論》和《序卦雜卦明義》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4講 清代的易圖——張伯行《周子全書》中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43講 清代的易圖——毛奇齡《推易始末》中的卦變圖
- 易圖講座 第42講 清代的易圖——胡世安《大易則通》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1講 清代易圖學概述
-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9講 明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 易圖講座 第37講 明代的易圖:董守諭的《卦變考略》
- 易圖講座 第36講 明代的易圖:方以智的《圖像幾表》
- 易圖講座 第35講 明代的易圖:倪元璐《兒易外儀》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4講 明代的易圖:黃道周的《易象正》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3講 明代的易圖:來知德的《易經集注》雜說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2講 明代的易圖:錢一本的《像抄》
- 易圖講座 第31講 明代的易圖——田藝衡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0講 明代的易圖——章潢的《圖書編》
- 易圖講座 第29講 明代的易圖——季本的《易學四同別錄》
- 易圖講座 第28講 明代的易圖——韓邦奇的《易學啟蒙意見》
- 易圖講座 第27講 明代的易圖——劉定之的《易經圖釋》
- 易圖講座 第26講 明代的易圖——朱升的《周易旁註前圖》
- 易圖講座 第25講 明代的易圖——曹端的《太極圖說述解》
- 易圖講座 第24講 元代的易圖——《天地自然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3講 元代的易圖——陳應潤的《易有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1講 元代的易圖——王申子釋《周子太極圖》之圖
- 易圖講座 第20講 元代的易圖——俞琰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19講 元代的易圖——雷思齊的《河圖》
- 易圖講座 第18講 元代的易圖——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氣圖》
- 易圖講座 第17講 元代的易圖——吳澄的“河圖”與“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6講 宋代易圖與“宋明理學”
- 易圖講座 第15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黑白塊二橫圖之謬及對後世的影響
- 易圖講座 第14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黑白塊橫圖
- 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12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河圖》、《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1講 宋代的易圖:楊甲的《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
- 易圖講座 第10講 宋代的易圖:周敦實的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09講 宋代的易圖:邵雍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08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 易圖講座 第07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
- 易圖講座 第06講 宋代的易圖:從《道藏·周易圖》中的兩幅圖說起
- 易圖講座 第05講 京房的“八宮卦次圖”
- 易圖講座 第04講 漢代的“九宮算”圖與“五行生成數”圖
- 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圖講座 第02講 漢代的卦氣易圖
- 易圖講座 第01講 易經和易傳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