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1、明代醫學家山陰人張介賓(1563—1640年)歷四十年成《類經》三十二卷(其中《類經圖翼》十一卷、《類經附翼》四卷)。《類經附翼》卷一“醫易”列本出朱熹《周易本義》之《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圓圖》、《伏羲六十四卦方圖》、《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諸圖,“醫易義”曰:“賓嘗聞之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每有疑焉,以為易之為書,在開物成務,知來藏往,而醫之為道,則調元贊化,起死回生,其義似殊,其用似異。且以醫有內經,何借於易?捨近求遠,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開,學到知羞,方克漸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原者,同此變化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從而有“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獨不具乎易乎?”、“物理之易猶可緩,而身心之易不容忽,醫之為道,身心之易也”之論。其立論則多引周敦頤《太極圖易說》與邵雍《觀物外篇》文字,結合行醫之道而闡述之。《類經圖翼》“太極圖論”,取《周子太極圖》一○圖式稱之為“太虛圖”,變換二層圖式稱之為“陰陽圖”;“陰陽體象”列《五行生成數圖》(自註:“此即河圖數也”)、《五行圖》、《乾支所屬五行圖》、《六十花甲納音圖》,此外還有《九宮分野圖》、《九宮八風圖》(見下圖)、《九宮星野圖》(見下圖)。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_免費算命

“醫易同原”說似緣起唐初孫思邈,其《千金要方》曰:“凡欲為大醫,……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而張介賓所謂“醫易同原,同此變化”,乃是以“同此陰陽變化”為根本,並非主張醫學源於易學。此一點從其所列易圖及論說中亦見得分明。

2、明王坼輯《三才圖會》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寶、文史、鳥獸、草木十四門。其“文史”卷一列易圖五十五幅,主要采自楊甲《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道藏·周易圖》和朱熹《周易本義》。其中《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和《卦變圖》為《周易本義》卷首九圖,余則皆先見於《六經圖》和《周易圖》。見於《六經圖》者有:《六十四卦萬物數圖》、《易有太極》、《六卦生六十四卦圖》、《八卦納甲圖》、《八卦取象圖》、《八卦象數圖》、《渾天六點陣圖》(易名“六點陣圖”)、《六十四卦反對變圖》、《通乎晝夜圖》、《陰陽君民圖》、《乾坤大父母圖》、《復姤小父母圖》、《六爻三極》(易名“六爻定點陣圖”)、《陰陽奇偶》、《先甲後甲》、《八卦生六十四卦圖》(易名“八卦因重圖”)、《八卦變六十四卦圖》(易名“八卦相推圖”)、《天地之數圖》、《乾坤之策圖》、《仰觀天文圖》、《俯察地理圖》、《乾坤六子圖》(易名“六子圖”)、《運會歷數圖》、《三變大成圖》、《八卦司化圖》、《序卦圖》、《十三卦取象圖》、《雜卦圖》、《太玄準易卦名圖》、《溫公潛虛擬玄圖》、《邵氏皇極經世圖》。見於《道藏·周易圖》的有:《太極貫一圖》、《先後中天總圖》、《既濟未濟合律圖》、《井鼎水火二用之圖》(易名“井鼎取諸物圖”)、《日月為易圖》。又其《乾坤合律圖》則是取《六經圖》之《四卦合律圖》之半,《五位相合》圖則是據《六經圖》之《五位相合》圖增衍而出,《鹹艮取諸身圖》則是《周易圖》之《艮背之象圖》之衍圖。

3、明初皇封“真人”掌管全國道教的張宇初(按元封當為道教第四十三代“護漢天師”)著《峴泉集》。是書內有“太極釋”、“先天圖論”、“河圖原”等篇。張宇初雖於《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中列本出南宋道士蕭應叟據《周子太極圖》演變而得的《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但不加任何文字說明。其《太極釋》一文則表明了對待周敦頤《太極圖》的態度,認為是圖並非原出自道教。這一意見出自一位掌管全國道教的天師之口,則充分說明當時並無所謂《周子太極圖》源於道教之議論。今錄其文如下,以資參考。

太極釋

太極者,道之全體也。渾然無所偏倚,廓然無得形似也,其性命之本歟?性稟於命,理具於性,心統之之謂道,道之體曰極。五居九疇之中曰“皇極”,《書》曰“會其有極”,《詩》曰“莫匪爾極”。以是求之,即心也,道也,中也。周子曰“中焉,止矣”,程子曰“太極者,道也”,邵子曰“心為太極”,朱子曰“太極者,理也”,陸子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即極也,理一而已。合而言之,道也。夫五行、陰陽陰陽、太極,五殊二實,二本則一。二實者,天以陽生萬物,地以陰成萬物。動而陽,靜而陰,陽變陰合而生五氣,由五氣而生萬物,故曰“五殊”也。五殊本於陰陽,互為其根也。兩儀生,而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四象,四象分而生八卦,八卦錯而萬物生焉。是曰“一動一靜,天地之至妙歟”,是以五氣布四時行,萬物生生而無窮,“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散而為萬物,則萬物各一其性,各具一太極,渾然全體而靜者,常為主焉。兼有無全體,用涵動靜,為萬化之源,萬有之本者,妙合二五之精焉。朱子謂太極理也,動靜氣也,太極乃本然之妙,動靜乃所乘之機。機動則氣行,而陰陽運焉。理有不著者

乎?蓋氣負理生,理有氣形,性為之主,而陰陽五行,經緯錯綜。合言之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分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也。且鴻蒙溟涬性之初則元氣為萬物根本,其體謂之理,其陰陽流行不息者,氣也。是故未分之前,道為太極,已形之後,皆具是理,則心為太極。沖漠無朕,萬理畢具,陰陽既形,則理氣分矣。太極判,而生一奇一偶,由奇偶而生生無窮,則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是也。聖人無以發之,伏羲始畫,以一象乾一象坤,體吾心之太極也。一奇一偶以象變,重之而為卦,拆之而為爻,皆一陰一陽至著至明之幾也。是畫也,至廣至幽,至精至微,非氣質形似之可見,非聲色狀貌之可求,昭昭焉,熙熙焉,虛而靈,明而妙,散之為萬殊,斂之為一本,無須臾之間、毫髮之異,循環無端,浩渺無窮,若天地之運行,風雨之潤,雷霆之威,霜雪之肅,山川之流峙,草木之榮悴,飛潛之微,動植之眾舉,不違乎天命之流行,而同所賦受也。所謂有極以理言,無極以形言也。抑理之至極,本無形似,而言無則不能為萬化根本矣。邵子曰“無極”、曰“有象”,有則言其本之實體,無即無聲無臭,形而上者是也。其見夫道體者,固不可以無加於有矣。若老子之謂“無極”者,無形無窮也,莊子之謂“道在太極之先”是也。若河洛之數、先天之象,雖有詘信進退,盈虛訊息,行乎其中,皆以虛中為極也。能虛其中,則太極本然之妙得矣。尚何晦明通塞之異哉!故《易》曰心學,萬事萬化皆本諸心。心所具者,天地萬物不違之至理也。程子謂有理而後有象,而後有數,人道之始於陽成於陰,本於靜流於動,與萬物同也。然陽複本於陰,靜復根於動,一動一靜皆天地同流,惟主誰靜則性立,性立則中正仁義定矣。是以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矣。是圖,朱震謂周子得之穆伯長,穆得之於种放,種得之於陳摶。以陳摶學老氏,故陸氏辟朱子,以無極出於老氏也,而《易》曰有極,未嘗言無,周子《通書》亦止言陰陽、太極,明矣。然朱子以無形訓之,亦弗判於道矣。且考之潘《志》,以為周子自作無疑。或又謂周子與胡宿、邵古同事潤州一浮屠,而傳焉。然其說豈浮屠所知也。且先儒以周、邵之學、先天太極二圖,其理一也,其傳未必二焉。其體至而大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也。故曰,自天地幽明至於昆蟲草木細微,無不合也。將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焉,萬古聖賢之心同也。非反求諸己,有以見夫遠,而六合之外,近而一身之中,暫於瞬息,微於動靜,豈言辭口耳之足知天也哉!必致夫會歸之功,探索之奧,則吾靈明靜虛之體,充乎六虛,宰乎萬變,久則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其立象畫意,剖析精微,無不備於是焉。性命之道,死生之說,原始返終,於是盡矣。其銖視軒冕,塵視金玉,亦孰得而易之?敢為疑者釋焉。

讀過道士張宇初《太極釋》一文之後可知,時至明初有關周敦頤《太極圖》的淵源問題,儒道兩家仍有共識,皆謂周敦頤所自作,與道教經典之間並無任何關係。至明英宗十年(1445)纂修《正統道藏》時,始將成書於南宋末有《周氏太極圖》的《周易圖》收入“洞真部靈圖類”,亦同時將元代道士所作《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內有據《周子太極圖》衍得之《太極先天之圖》)收入其中。《正統道藏》中既有《周氏太極圖》,又有《太極先天之圖》,可見其纂修者們並不認為周敦頤《太極圖》是來源於《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中之《太極先天之圖》。

易圖學發展史中,周敦頤《太極圖》的淵源問題至關重要。程朱理學之所以推崇周敦頤,完全是因為他有《太極圖易說》和《易通》兩部著作。朱熹與陸九淵的“鵝湖之辨”,所爭主題亦在於《太極圖易說》中是否有老子思想淵源。如果《周子太極圖》的直接來源出了問題,甚至可以從道教典籍中找到“剽竊”的證據,無疑會徹底摧毀程朱理學的根基。自從《正統道藏》中收入了《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之後,清代學者如毛奇齡、李塨等人即由此入手,謂《太極先天之圖》本出唐代,證成周敦頤《太極圖》是“剽竊”道教之圖而作。這位道教四十三代天師的《太極釋》一文,可有助於人們辨別是非。

4、宏教弟子柳守元“重訂”之《易說》(見《道藏輯要》壁集)。是書“圖解目錄”列《河圖》、《洛書》、《混極圖》、《元極圖》、《靈極圖》、《太極圖》、《中極圖》、《少極圖》、《太陽圖》、《太陰圖》、《象明圖》、《三才圖》、《八卦合洛書圖》、《八卦合河圖數圖》、《陽奇圖》、《陰偶圖》、《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闔辟圖》、《伏羲則河圖以作易圖》、《大禹則洛書以作洪範圖》、《太極中分八卦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六十四卦方圓圖》、《六十四卦剛柔相摩圖》、《六十四卦節氣圖》、《陰陽律呂生生圖》、《三分損益之圖》、《天根月窟圖》、《陰陽訊息圖》、《卦序圖》,計三十一圖。是書雖前有“黃鶴山人呂子”之“易說自序”,而柳守元“易說題詞”又謂“我孚佑帝師……自唐成進士後屢有闡易微義,垂示法言,惜未匯傳於世。茲壽山堂易說,乃古洞藏本”云云,然從所采易圖出自朱熹《易學啟蒙》和田藝衡之《易圖》看,即知此書出於明代,非所謂呂洞賓著。其“混極圖”(一●之圖)乃田氏“元極圖”,又作一○之內有一黑點之圖,稱之為“元極圖”,余“靈極圖”、“太極圖”、“中極圖”、“少極圖”、“太陽圖”、“三才圖”、“象明圖”、“陽奇圖”,皆與田藝衡《易圖》相同(圖說亦有取於《易圖》),其“太陰圖”則是田氏圖之改畫圖,“陰偶圖”則是一●之圖與田氏○下有一畫之圖不同。其《乾坤闔辟圖》與《天根月窟圖》之內皆加畫章潢所謂之“古太極圖”,又其《太極中分八卦圖》則取所謂“先天八卦”之序為圖。

5、《道藏輯要》鬼集七之《心傳述證錄》。是書為雎陽梅芳“重鎸”於清嘉慶八年(1803),書前之序曰:“茲編得之吾鄉前輩家藏。蓋以無極道祖所垂諸說為聖學心傳,而以沂陽劉子之說附而述證之。將三教同源之旨、性命玄微之功,簡易明白顯為指出,義蘊精大,非尋常訓詁考據之學可比,洵為庸腐曲俗者千古昏衢之矩燭也。予年二十歲時即獲是編,寶而讀之,愈研求愈覺妙義之無窮焉。予今年七十有五,蓋已忽忽又五十有五年矣,爰重鐫而公之世,俾有志於道者,得睹是書,加以身體力行,切實功修,其庶幾豁然頓披雲霧,朗見晴天,始信三教原有至詣,證述亦為糟粕,宇宙間本同一大清空,光明藏耳。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依此知是書於乾隆時已有流傳。是書之《混極圖》、《元極圖》、《靈極圖》、《太極圖》、《中極圖》、《少極圖》、《太陽圖》、《太陰圖》、《象明圖》、《三才圖》、《乾坤闔辟圖》、《六十四卦方圓圖》、《六十四卦剛柔相摩圖》、《六十四卦節氣圖》、《天根月窟圖》及《陰陽訊息圖》,計十六圖與圖說皆與柳守元所“重訂”之《易說》相同,只是皆於圖說前加“無極子曰”四字而已。余則《無極圖》、《易有太極》、《兩儀》、《四象五行》、《八卦六虛》、《伏羲擬山定卦》、《文王八卦易位》、《六十四卦運行圖》、《精一執中》、《聖學法天》、《大學則易》、《中庸參贊》、《鬼神造化》、《持志養氣》、《仁義禮智四端》、《象月火候》與《虛無生道》,計十七圖與圖說則皆出於“沂陽劉子”。《心傳述證錄》實是采“無極子”《易說》與“沂陽子”之圖與說而成書,究其本則是源於田藝衡之《易圖》。是書所列《兩儀》、《中庸參贊》二圖,則是《周子太極圖》之衍圖。

6、《道藏輯要》危集六之《至道心傳》。是書列《太極圖》、《天根月窟三十六宮之圖》、《朝屯暮蒙之圖》等。其“太極圖說”曰:“夫太極至大而難言也,以之近取諸身,人人皆有此太極焉。何以見之?蓋太極即心也,心即太極也。人心存誠主敬,則太極明;嗔忿嗜欲,則太極蔽。是以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神清,則太極之理自得。若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湛,精極虛篤,虛室生白,方見天地之心,而道自歸矣。此豈不由正心誠意以致之耶?故先師雲,太極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聖成仙”,由此可見“太極順逆”說之所起。其《天根月窟三十六宮之圖》,“三十六宮”取“八卦三十六畫”之說、“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三十六數之說,又以《先天圖》六十四卦圓圖“自復至乾共三十六爻”為“進陽火三十六宮”、“自姤至坤共三十六爻”為“退陰符三十六宮”。“三十六宮”之說,東漢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唐駱賓王《帝京篇》:“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宋邵雍《觀物吟》:“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南宋以來,雖作三十六宮易圖並為之說者不乏其人,然此等樣圖卻不多見。

分頁導航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