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德沛(1682一1750),清宗室,字濟齋。初以親藩世嫡例得封公爵,固辭不就,閉戶讀書十餘年。雍正十三年(1735)封鎮國公,卒於乾隆十七年,追簡儀親王。《清史稿》有傳。易學著作有《周易解》八卷、《周易補註》一卷、《易圖解》一卷。

今見《續修四庫全書·易圖解》一書,采自北京圖書館珍藏,乃滿人耆齡於1912年(自屬“宣統壬子”)從鏡古堂書肆獲得本。耆齡題卷首曰:“本朝親藩中研經者,惟簡親王一人,所著《周易補註》、《易圖解》諸書,絕少傳本……昨於鏡古堂書肆無意獲此,雖非足本,己具梗概,固應歸之。”今考是書,乃取朱熹《周易本義》卷首八圖以為解,僅缺一《卦變圖》,書前有李紱、甘汝來、李鍇之序及德沛自序。蓋耆齡“非足本”之注,乃因無《卦變圖》解而發。

是書解《周易本義》卷首八圖,皆摘取《繫辭》、《說卦》文字以為之說。首列《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朱熹所作黑白位大小二橫圖),取《繫辭》“天尊地卑”一節附以論說,又取“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及“易有太極”一節附以論說。其解大橫圖主“各因一卦,而以八卦次第加之,八卦相盪而為六十四卦”之說,與朱熹以爻畫“加一倍法”生六十四卦說不同。次列《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即邵雍《先天圖》,朱熹所謂之《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取《繫辭》“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及《說卦》“雷以動之”一節附以論說,曰:“此言伏羲方圖,而闡其妙化也”。其“方圖自在大圓圖之內,何得分方圓為二圖”之說,乃針對朱熹主張將方圖拿出放外之說而發,又有“蓋圓主動,方主靜,天動而地靜也。地圖方者,乃言其德方,非言其形方也……然聞地有盡處者,可見其形體之渾圓也,今驗月蝕,地影之圓亦可知矣”,此則以西方傳入之“地球中心說”糾正宋人之“天圓地方”說。邵雍《觀物外篇》有“天圓而地方”之說,其本意是以《先天圖》外圓內方之圖表示“天覆地,地載天,天地相函”,至德沛時已知地是球形,故有“地圖方者,乃言其德方”新解。又取《繫辭》“一寒一暑”四字,曰:“此句言伏羲大圓圖”,其“自復至乾三十二卦,自一陽至六陽,一寒也;自姤至坤三十二卦,自一陰至六陰,一暑也”之說,既與邵雍“逆知四時之謂也”之

說不同,又不取朱熹“圓圖又只一半逆”之說,又有“夫陽順陰逆,自復之乾,陽順行,而圖中自姤之坤,陰亦順行”之說,可謂“發前人未發者”(李紱序之語)。次列《伏羲八卦圓圖》(朱熹《伏羲八卦方位》圖),取《繫辭》“日月運行”四字附以論說,有“伏羲之圓圖尚對待,尚象;文王之圓圖尚流行,尚用”之說。又謂此圖象日月之運行,曰:“日,故以一日運行而言;月,故以一月運行而言也。是圖亦有陰陽消長、寒暑往來之象。”此則以一“○”模式說圖,非同於朱熹之“∽”模式。次列《文王八卦圓圖》(朱熹《文王八卦方位》圖),取《說卦》“帝出乎震”一節及“萬物出乎震”一節而附以論說。次列《文王乾坤六子圖》(朱熹《文王八卦次序》圖),取《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一節(書中原作“繫辭傳曰”)而附以論說。次列《河圖》,取《繫辭》“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一節,論“河圖之神妙”。列《洛書》,論曰:“河圖尚數,故言數而象在其中;洛書尚象,故表象而數在其內”。

德沛采朱熹《周易本義》卷首之圖,易其名義和次序而為之解說。其解一本《易傳》成文而發揮之,其中多有與朱熹“本義”不同處。如,雖《繫辭》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然德沛卻不取之以為說,雖采朱熹之《河圖》、《洛書》,然僅言其“神妙”,“河圖尚數”、“洛書尚象”,並非如同朱熹那樣以河洛圖書為聖人畫卦作易之根本。此一點很是值得肯定。又其就《先入圖》方圖而糾正“地方”之說,亦是因科學知識之發展而發前人之未發,此亦當予以肯定。至於德沛以《易傳》成文解釋所謂“伏羲”、“文王”諸圖,有“上一句言兩儀四象八卦圖,下一句言六十四卦次序圖”等解說,則真以為“夫子”就“伏羲”、“文王”之圖而繫辭,以為先後天諸圖先於孔子而存在,則是本末倒置,其解說亦因此而有疵吝。《周易本義》卷首九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乃邵雍之《先天圖》,黑白位大小二橫圖及《卦變圖》乃朱熹所自作,《伏羲八卦方位》與《文王八卦方位》二圖乃據邵雍“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之說畫出,又據邵雍“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之說而冠以“伏羲”、“文王”之名。《文王八卦次序》圖則是朱熹“嘗以卦畫求之,縱橫反覆竟不能得其所以安排之意”之後,準《說卦》乾坤父母三索之說而畫出。《周易本義》卷首九圖,如讀朱熹《答袁樞》、《答王遇》、《答葉永卿》等書信,即可明了本出朱熹,只不過是將《易學啟蒙》初版舊圖移植過來而已。

德沛《易圖解》自刻於乾隆元年(1736),此前康熙五十七年(1718)進士王懋竑於《白田雜著》中曰:“至《啟蒙》,則一本邵子,而邵子所傳,止有《先天方圓圖》,其《伏羲八卦圖》、《文王八卦圖》,則以《經世演易圖》推而得之。同州王氏、漢上朱氏《易》皆有此二圖,《啟蒙》因之。自朱子所自作橫圖六,則注《大傳》及邵子語於下,而不敢題曰“伏羲六十四卦圖”,其慎如此。今直雲《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是孰受而孰傳之耶?乃雲伏羲四圖“其說皆出邵氏”,邵氏止有《先天》一圖,其《八卦圖》後來所推,六橫圖朱子所作,以為皆出邵氏,是誣邵氏也。”王氏所言“六橫圖朱子自作”,乃指今見於《易學啟蒙》“原卦畫第二”之以卦爻符號所作之兩儀、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之圖而言。王氏雖有校定《朱子年譜》、

《朱子文注集》、《朱子語錄注》之作,可謂知朱熹之學者,然其何以不細讀《答袁樞》、《答王遇》、《答葉永卿》、《答鄭仲禮》等書信?朱熹原本說得明明白白:“其圖亦非占法,但今欲易曉,且為此以寓之”、“仆之前書固已自謂非是古有此圖,只是今日以意為之”(答袁樞“黑白之位尤不可曉”之語)、“若要見得聖人作易根源直截分明,卻不如看卷首舊圖”、“至於文王八卦,熹嘗以卦畫求之”、“熹嘗以康節之言求之,而得其畫卦之次第”、“須先將六十四卦作一橫圖”、“漢上易卦變只變到三爻而止,於卦辭多有不通處,某更推盡去,方通”、“凡三爻變者有二十卦,前十卦為貞,後十卦為悔,後十卦是變盡了又變反來,有圖見《啟蒙》”(此即指後列於《周易本義》卷首之《卦變圖》而言)、“卦變獨於彖傳之辭有用,然舊圖亦未備,頃嘗修定,今寫去,可就空處填畫卦爻,而以彖傳考之,則卦所從來,皆可見矣”。凡此數條,則足以證明《周易本義》卷首九圖本為朱熹先前列於《易學啟蒙》之舊圖。以其“有圖見《啟蒙》”之注,知此九圖當不為《周易本義》所應有,而是後來門人拾掇附入之。所以,王氏以此類圖不當為《周易本義》所應有,是為有見,然而又謂其非朱子之圖,則是考之欠詳。謂德柿《易圖解》本朱熹《周易本義》(其實是《易學啟蒙》舊圖)而為之說,此說當是事實。所以,王懋竑謂諸圖“其非朱子之書明矣”,非是。(雖《清史稿》作者針對王氏此說而評之曰:“其說為宋元儒者所未發”,然其所發卻不中的。清四庫館臣於《易圖明辨提要》曰:“至於《本義》卷首九圖,王懋竑《白田雜著》以《文集》、《語類》鉤稽參考,多相矛盾,信其為門入所依附。其說尤明。”而今又有謂王氏之說為“學者視為定論”者,此則是不自考而又不知王氏之考有誤者)。

《易圖解》成書於乾隆元年,而《四庫全書》卻不著錄,亦不列為存目。依常理說,僅有的一位清宗室親王易學著作,應當采入《四庫全書》,而出現此種情況,似並非當時無傳本,則可能是因其圖解內容多有與朱熹本意不合之處所致。今天看來,朱熹有關河洛圖書的象數說是荒誕不經的,而德沛卻對河洛圖書有非聖入則之畫卦作《易》的正確看法。又德沛學易多本義理,其采圖皆以有合於《易傳》之文為原則,凡從《易傳》文字中能找到根據者則為之解,而不濫引它圖而漫言之,此皆為可取之處。儘管其所附論說有本末倒置處,亦不妨自成一家之言,而有益於易圖學發展之參考。

分頁導航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