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唐一行《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見《新唐書》卷二十七)可知,西漢時應該有“十二月卦圖”。漢人稱《易經》六十四卦中《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這十二個卦為“月卦”(也稱“辟卦”)。即謂“十二月卦”,就分明是以其圍成圓圖而說“卦氣”。
在地球北回歸線以北的溫帶區,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於是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的人們方能以這十二個卦的陰陽爻,形象地結合一年四季十二月的冷暖變化而去描述氣候,這就是“卦氣易圖”出台的依據。既有用十二個卦的“卦氣圖”,向前發展就有用六十四卦構成的“卦氣圖”。“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離》《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余皆六日七分。止於災眚與吉凶善敗之事”,從一行此說中,我們可知,到了京房之時又以六十四卦構造“卦氣圖”,而其真正的用意則在於附會人事。很明顯,不管是什麼樣的“卦氣圖”,既然是表明“四季”變化,只是適用我國一定的地區。至於地球赤道、南溫帶、南北寒帶那些地區,就是不適用的。
“十二月卦圖”出台以來,有一個演變的過程。今天所見元、明、清三代的一些易圖,有的就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見下列諸圖)
以上左圖是直接用十二月卦構成的圓圖,右圖則是以黑白點替代卦爻符號所作的《卦爻律呂圖》(此圖見於宋代楊甲《六經圖》。圖中連線是筆者所加)。從黑白點數的多少所表明的“陰陽”變化來看,右圖就比左圖形象得多。
以上右圖是以黑白塊替代卦爻符號構成的“十二月卦圖”(見於元代胡一桂《周易啟蒙易傳》),左圖則是右圖的進一步演變之圖(見於明代韓邦奇《易學啟蒙意見》)。從“陰陽訊息”的角度看,左圖就比右圖“流暢”得多。
上圖是明來知德列於《周易集注》卷首之圖。很明顯,這樣的圖是從胡一桂、韓邦奇之圖演變而來。然而,來氏自視此圖甚高,曰:“此聖人作《易》之原也。理氣象數陰陽老少往來進退常變吉凶,皆寓乎其中。孔子系《易》首章至‘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及‘一陰一陽之謂道’、‘易有太極’、‘形上’、‘形下’數篇,以至於‘幽贊於神明’一章,卒歸於‘義’、‘命’,皆不外此圖神而明之。一部《易經》,不在四聖,而在我矣。或曰:‘伏羲、文王有圖矣,而復有此圖,何耶?’曰:‘不然。伏羲有圖,而文王之圖不同於伏羲。豈伏羲之圖差耶!蓋伏羲之圖對待,文王之圖流行。而德之圖不立文字,以天地間理氣象數不過如此,則兼對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圖之也。故圖於伏羲、文王之前。’”
上圖見於清初高雪君《易經來注圖解》,據說是高氏所得來知德舊圖。從此圖看,是用以表達“十二月卦”陰陽流行之義。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表意。這樣的“梁山來知德圓圖”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
上圖是清胡煦所作《循環太極圖》(見於《周易函書約存》)。胡氏自注此圖曰:“此圖成於庚寅三月夜寐時。注想陰陽迴旋,相須互根之妙。以兩手四指互動之,而得此圖之意,爰亟起而圖之。”此圖只是在“梁山來知德圓圖”加了上下兩條線,外加畫“先天八卦”而已。說到底,都是從“十二月卦圓圖”演變而來之圖。
這樣的“陰陽魚”圖,沒有黑白“魚眼”,是從“十二月卦圖”演變而來的。而有黑白“魚眼”之圖,則是從“先天八卦圖”演變而來的。其“白眼”是離卦上爻的變形,“黑眼”是坎卦上爻的變形,並非如同胡渭所言,“白眼”是坎卦中爻,“黑眼”是離卦中爻。
以上我們講解了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諸圖。當然,我們今天已經看不到漢代的實圖。從“圖形”載體的角度說,漢人既然有有關的文字紀錄,當時就應該有這樣的圖存在。即便是畫在地面上,也是“圖”。
我們從“十二月卦圖”到“循環太極圖”的演變,可以了解“易圖”的一般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說明,有些“易圖”越來越“形象”,也越來越“神”,甚至於畫圖的本人也不清楚它的本源所在。來知德、胡煦的“圖說”,就是一例。
思考題:
1漢人想用“十二月卦圖”說明什麼?
2從“十二月卦圖”到《循環太極圖》是如何演變的?
- 易圖講座 第66講 結束語
- 易圖講座 第65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張惠言的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4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胡渭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2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9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8講 清代的易圖——吳翊寅的《周易訊息升降爻例》
- 易圖講座 第57講 清代的易圖——沈映鈐的《易卦變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6講 清代的易圖——馮道立的《周易三極圖貫》
- 易圖講座 第55講 清代的易圖——胡祥麟的《虞氏易訊息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4講 清代的易圖——胡秉虔的《卦本圖考》
- 易圖講座 第53講 清代的易圖——焦循的《易圖略》
- 易圖講座 第52講 清代的易圖——辛紹業的《易圖存是》
-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 易圖講座 第49講 清代的易圖——江永的《河洛精蘊》
- 易圖講座 第48講 清代的易圖——趙繼序的《周易圖書質疑》
- 易圖講座 第47講 清代的易圖:楊方達的《易學圖說會通》和《易學圖說續聞》
-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 易圖講座 第45講 清代的易圖:李光地《啟蒙附論》和《序卦雜卦明義》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4講 清代的易圖——張伯行《周子全書》中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43講 清代的易圖——毛奇齡《推易始末》中的卦變圖
- 易圖講座 第42講 清代的易圖——胡世安《大易則通》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1講 清代易圖學概述
-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9講 明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 易圖講座 第37講 明代的易圖:董守諭的《卦變考略》
- 易圖講座 第36講 明代的易圖:方以智的《圖像幾表》
- 易圖講座 第35講 明代的易圖:倪元璐《兒易外儀》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4講 明代的易圖:黃道周的《易象正》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3講 明代的易圖:來知德的《易經集注》雜說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2講 明代的易圖:錢一本的《像抄》
- 易圖講座 第31講 明代的易圖——田藝衡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0講 明代的易圖——章潢的《圖書編》
- 易圖講座 第29講 明代的易圖——季本的《易學四同別錄》
- 易圖講座 第28講 明代的易圖——韓邦奇的《易學啟蒙意見》
- 易圖講座 第27講 明代的易圖——劉定之的《易經圖釋》
- 易圖講座 第26講 明代的易圖——朱升的《周易旁註前圖》
- 易圖講座 第25講 明代的易圖——曹端的《太極圖說述解》
- 易圖講座 第24講 元代的易圖——《天地自然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3講 元代的易圖——陳應潤的《易有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1講 元代的易圖——王申子釋《周子太極圖》之圖
- 易圖講座 第20講 元代的易圖——俞琰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19講 元代的易圖——雷思齊的《河圖》
- 易圖講座 第18講 元代的易圖——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氣圖》
- 易圖講座 第17講 元代的易圖——吳澄的“河圖”與“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6講 宋代易圖與“宋明理學”
- 易圖講座 第15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黑白塊二橫圖之謬及對後世的影響
- 易圖講座 第14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黑白塊橫圖
- 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12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河圖》、《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1講 宋代的易圖:楊甲的《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
- 易圖講座 第10講 宋代的易圖:周敦實的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09講 宋代的易圖:邵雍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08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 易圖講座 第07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
- 易圖講座 第06講 宋代的易圖:從《道藏·周易圖》中的兩幅圖說起
- 易圖講座 第05講 京房的“八宮卦次圖”
- 易圖講座 第04講 漢代的“九宮算”圖與“五行生成數”圖
- 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圖講座 第02講 漢代的卦氣易圖
- 易圖講座 第01講 易經和易傳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