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周敦實《太極圖》先見於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圖說曰“右太極圖,周敦實茂叔傳二程先生”,可知是圖是由二程(程顥、程頤)傳下來的。
朱熹之前,人們對周子《太極圖》的重視程度一般,即便是二程亦不以是圖為然,今見《二程遺書》中並無談及是圖的記錄。是圖經朱熹表彰之後方抬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朱熹稱周敦實的《太極圖易說》為《太極圖說》,稱《易通》為《通書》,曰“惟先生承天畀,系道統,所以見端垂緒”、“此書所以發明聖學之傳”、“自周衰孟軻氏沒,而此道之傳不屬,更秦及漢,歷晉隋唐,以至於我有宋……而先生出焉,不由師傳,默契道體,建圖屬書,根極要領……使夫天理之微,人倫之著,事務之眾,鬼神之幽,莫不洞然畢貫於一,而周公、孔子、孟子之傳,煥然復明於當世”、“濂溪周公先生奮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聖賢之奧,疏觀造化之原,而獨心得之,立象著書,闡發幽秘。詞義雖約,而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要,莫不畢舉”、“有濂溪先生者作,然後天理明,而道學之傳復續,蓋有以闡夫太極、陰陽、五行之奧,而天下之為中正仁義者,得以知其所自來,言聖學之有要”(見張伯行輯《周濂溪集》),等等足見朱熹對周敦實《太極圖易說》與《易通》二書的評價高度。
儘管朱熹對周子《太極圖》有很高的評價,然而他並不是原原本本地列出二程所傳出的周子《太極圖》,而是據自己的“理解”,對是圖進行了改造。上圖即為經朱熹改造之後的《太極圖》。
我們與朱震所列周子《太極圖》比較,可知有如下幾處改動:
1“動陽”與“靜陰”改作“陽動”與“陰靜”,並且從子午之位移至左右之位。《易通》
曰:“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太極一氣分而為陰陽,而陰陽非物,故不能更改作“陽動”、“陰靜”。顯然,這是朱熹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妄加改動的,並非出於周敦實本意。
2第二層圖式為一太極,第三層圖式亦為一太極。把這兩層圖式用一半弧線連結起來,是朱熹又一改動之處。如此就有失五層圖式當“會五於一”來看的皆為“太極”的本意。
3把三層圖式之水繞過中五之土直接與木相連,這是朱熹又一改動之處。周敦實本意是以水、木、火、金為“四象”,本漢人“分土王四季”之說播五行與四時。而朱熹主二畫組合為四象說,於此圖則本“五行相生”之義(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復生水)進行改造,頓失北宋諸儒以水(六)、火(七)、木(八)、金(九)為四象之義。
4圖說原本是“自無極而為太極”,朱熹改作“無極而太極”。無極為無,太極為有,有生於無,是自先秦以來形成的宇宙觀。朱熹為著闡明其理學(太極為一理),說“無極而太極”是“太極理也”、“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也”、“正可謂無此形狀而有此道理耳”。這是朱熹有意迴避老子“無極”概念的強詞奪理。以此可見朱熹改造易圖為其“理學”服務的良苦用心。
朱熹不明言自己對周子《太極圖》的改造,而是到處宣揚周子《太極圖》原本就是如此。這種學風不是“大學問家”所應該具有的。今天,已不是朱熹之學立於學官的天下,也沒有必要有意吹捧朱熹的“理學”,我們需要實事求是作學問的態度。看民國以來國學大師闡述朱熹理學的有關著作和文章,幾乎都是把經朱熹改造過的《太極圖》當作周敦實本圖去立論。更有甚者,還不如朱熹的見識,竟重複著毛奇齡等人的胡亂考證,不厭其煩地說周子《太極圖》是來自於道教的圖。之所以有如此的現象,就是這些人根本沒有對易圖有過深入地研究和嚴謹的考證。更有甚者,竟視屬象數之學的易圖學分枝為出於道士陳摶之學,置不屑一顧之態度,不知此等人談宋明理學時將要如何談?由此可見,對易圖學進行深入地基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沒有深入地基礎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以一得之見就妄發議論者當引以為戒。“權威”的作用不只是“促進”,有時還會保守到“促退”的地步。長江後浪推前浪,願青年一代有識者勉之。
思考題:
1朱熹為什麼要改造周敦實的《太極圖》?
2“自無極而為太極”與“無極而太極”有何含義上的區別?
- 易圖講座 第66講 結束語
- 易圖講座 第65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張惠言的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4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胡渭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2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9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8講 清代的易圖——吳翊寅的《周易訊息升降爻例》
- 易圖講座 第57講 清代的易圖——沈映鈐的《易卦變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6講 清代的易圖——馮道立的《周易三極圖貫》
- 易圖講座 第55講 清代的易圖——胡祥麟的《虞氏易訊息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4講 清代的易圖——胡秉虔的《卦本圖考》
- 易圖講座 第53講 清代的易圖——焦循的《易圖略》
- 易圖講座 第52講 清代的易圖——辛紹業的《易圖存是》
-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 易圖講座 第49講 清代的易圖——江永的《河洛精蘊》
- 易圖講座 第48講 清代的易圖——趙繼序的《周易圖書質疑》
- 易圖講座 第47講 清代的易圖:楊方達的《易學圖說會通》和《易學圖說續聞》
-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 易圖講座 第45講 清代的易圖:李光地《啟蒙附論》和《序卦雜卦明義》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4講 清代的易圖——張伯行《周子全書》中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43講 清代的易圖——毛奇齡《推易始末》中的卦變圖
- 易圖講座 第42講 清代的易圖——胡世安《大易則通》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1講 清代易圖學概述
-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9講 明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 易圖講座 第37講 明代的易圖:董守諭的《卦變考略》
- 易圖講座 第36講 明代的易圖:方以智的《圖像幾表》
- 易圖講座 第35講 明代的易圖:倪元璐《兒易外儀》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4講 明代的易圖:黃道周的《易象正》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3講 明代的易圖:來知德的《易經集注》雜說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2講 明代的易圖:錢一本的《像抄》
- 易圖講座 第31講 明代的易圖——田藝衡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0講 明代的易圖——章潢的《圖書編》
- 易圖講座 第29講 明代的易圖——季本的《易學四同別錄》
- 易圖講座 第28講 明代的易圖——韓邦奇的《易學啟蒙意見》
- 易圖講座 第27講 明代的易圖——劉定之的《易經圖釋》
- 易圖講座 第26講 明代的易圖——朱升的《周易旁註前圖》
- 易圖講座 第25講 明代的易圖——曹端的《太極圖說述解》
- 易圖講座 第24講 元代的易圖——《天地自然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3講 元代的易圖——陳應潤的《易有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1講 元代的易圖——王申子釋《周子太極圖》之圖
- 易圖講座 第20講 元代的易圖——俞琰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19講 元代的易圖——雷思齊的《河圖》
- 易圖講座 第18講 元代的易圖——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氣圖》
- 易圖講座 第17講 元代的易圖——吳澄的“河圖”與“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6講 宋代易圖與“宋明理學”
- 易圖講座 第15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黑白塊二橫圖之謬及對後世的影響
- 易圖講座 第14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黑白塊橫圖
- 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12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河圖》、《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1講 宋代的易圖:楊甲的《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
- 易圖講座 第10講 宋代的易圖:周敦實的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09講 宋代的易圖:邵雍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08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 易圖講座 第07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
- 易圖講座 第06講 宋代的易圖:從《道藏·周易圖》中的兩幅圖說起
- 易圖講座 第05講 京房的“八宮卦次圖”
- 易圖講座 第04講 漢代的“九宮算”圖與“五行生成數”圖
- 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圖講座 第02講 漢代的卦氣易圖
- 易圖講座 第01講 易經和易傳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