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上圖載成書於康熙五十六年之《御纂性理精義》。此為朱熹改造之《周子太極圖》的變體圖。李光地等刊正明胡廣《性理大全》,康熙皇帝復親加釐訂,遂成《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我們依據周敦頤《太極圖易說》及《易通》有關文字分析,並參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原書名《周易圖》)所列周子《太極圖》,即可明了周敦頤所傳《太極圖》的本來面貌。
漢儒有“陽生於子,陰生於午”之說,周子有“太極動而生陽”與太極“靜而生陰”之說,又有“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與“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之說,邵子有“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之說,朱震所列《太極圖》於子位標有“動陽”二字。據此,我們可以斷定,周子《太極圖》的原圖應該於子位標有“動陽”二字,於午位標有“靜陰”二字,如此方能體現“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的含義,亦體現“神也”的含義。“二則神也”是說太極分而為二恩人“神”態,而不是“陽動”(動而無靜)與“陰靜”的“物”態。又漢儒有“分土王四季”(播四季於五行)之說,則周子《太極圖》原圖應該是“分土王四季”的中圖分別與“水”、“火”、“木”、“金”相連,而不是“五行相生”的“水”繞過中“土”直接與“木”相連。又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周子《太極圖》上一○“自無極而為太極”當合“道生一”之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圖式當合“一生二”之義;“分土王四季”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相連當合“二生三”之義;下“萬物化生”一○當合“三生萬物”之義。(可參考下圖)
朱震所列周子《太極圖》已不是原圖。其子位標有“動陽”二字,而右上方之“陰靜”二字則為傳抄之誤。比較朱熹改造之圖,即可知其理學思想與周子有所差異。朱熹以太極為“一理”,而主“太極不會自動靜”說,於是就有“陽動”與“陰靜”之改動。此則為研究宋明理學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不能混而為一說。
上圖載《陸堂易學》,作者陸奎勛為康熙辛丑(1721)進士。是圖本宋末朱元升《三易備遺》而演變。所謂《連山圓圖》,內布《說卦》所言八卦方位,標以二至二分,外列六十四卦。外六十四卦圓圖分八宮,每宮皆列八卦,如“坎”外八卦為坎、蹇、困、未濟、渙、解、蒙、師,有坎重卦加六貞坎卦一悔坎卦構成。所謂《歸藏圓圖》則取邵雍《先天圖》六十四卦圓圖,內布二十四節氣構成。
陸氏所出易圖,多是於前人易圖之上變換文字易其圖名而成。有“此夫子據歸藏易而言”、“此夫子據連山易而言”、“愚謂此據黃帝之易而言”等語,又謂其立論多與“三墳之書”、“八索之書”、“夏之連山”、“商之歸藏”等書“近之”。故《四庫全書總目》評之曰:“其說新異,所引據亦皆未確。”
《周禮·太卜》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之記。《山海經》謂“伏羲氏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鄭玄《易贊》則謂“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皇甫謐《帝王世紀》則謂“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鄭樵《通志·藝文略》謂“三皇太古書亦謂之三墳,一曰山墳,二曰氣墳,三曰形墳。天皇伏羲氏本山墳而作易曰連山;人皇神農氏本氣墳而作易曰歸藏;地皇黃帝氏本形墳而作易曰坤乾”。
《文獻通考》曰:“三墳已見削於夫子,而謂其書忽出於元豐間,其為謬妄可知。”《北史·劉炫傳》記所謂《連山易》為劉炫偽造。宋代以後,則偽造之《歸藏》與《連山》悉歸亡佚,至明又有偽《三墳》問世。陸氏之所以以《說卦》所言八卦方位為“連山易”,則本朱元升之說。而朱氏又本於乾寶之說。
上圖載《周易函書約存》,作者胡煦為康熙壬辰(1712)進士。康熙“聞其通易理”,曾召對乾清宮,有“真苦心讀書人也”之美譽。後協同大學士李光地纂修《周易折中》。
觀是圖下之文字,知此圖為胡氏“寐時注想”而成。實則此圖已先見於明韓邦奇《易學啟蒙意見》及章潢《圖書編》。清初高雪君《易經來注圖解·來圖補遺》中亦列之,名曰“太極圖”。
胡氏有“欲明周易,斷自圖書始”之論,其所謂之“圖書”指“河圖”、“洛書”而言,並謂“圖書為天地自然之易,則圖畫卦之理具其中”。其立論好斥前儒為非,而自詡甚高。立有“文王之卦既出先天圖”、“圖開於三易”、“伏羲則而畫之既有先天圖,亦應有後天圖”、“文王先天大圖”等怪論。
朱熹出“伏羲四圖”,並謂“其說皆出邵氏”,而胡煦則直謂邵雍《先天圖》為“文王開為六十四卦”之圖,謂朱熹所出《伏羲八卦方位》圖為“文王作易之圖,其畫三十有六”。其圖其說獨出心裁,謂其為“真苦心臆造易圖人”,可也。
上《易簡圖》載程廷祚《讀易管見》(是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程氏解《易》雖力排象數而專講義理,然並不廢易圖。是圖本周敦頤《太極圖》而來,為解《繫辭》“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之義而作。圖說:“乾坤終始萬物,知能乃著,知主奇而從乾,能主偶而屬坤。體用相須,靜非自靜,動非自動。觀其所始,本於無始,而知之易可見矣;觀其所終,止以從始,而能之簡可見矣。大哉,乾元!統乎外,貫乎中,無為而無不為,坤則順承焉爾。其在於人,知不由慮,能不由學。知即乾之易,能即坤之簡,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言乎遠則不御,言乎邇則靜而正。乾坤之變化,至成象成形,而聖人之變化,至成位成能,而極天命之流行,無二致也。”
《讀易管見》一書,《四庫全書》入經部易類存目,四庫館臣有“信理黜數,至於矯枉過直”之評。以是圖之圖說“靜非自靜,動非自動”而言,程氏似不宗朱熹“陽動”、“陰靜”說,而是深得周子“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之旨。“本於無始”而“靜發自靜,動非自動”,則並非言陰陽自動靜。有此認識者,於朱熹之後可謂鮮矣。
上《參訂上下經交會圖》載連斗山《周易辨畫》。
《周易辨畫》列《參訂大衍之數未加未減之圖》、《河圖原圖》、《洛書原圖》、《參訂伏羲八卦次序圖》、《參訂伏羲因重六十四卦之圖》、《伏羲六十四卦外圓內方原圖》、《伏羲八卦方位原圖》、《文王八卦原圖》、《參訂文王六十四卦外圓內方圖》、《卦變圖》、《後天序卦反對原圖》、《參訂上下經交會圖》、《十二卦氣原圖》等。要之,連氏所列易圖本朱熹《易學啟蒙》,既有原圖又有“參訂”之圖。其《參訂上下經交會圖》說:“乾坤坎離不易之卦,故上經以乾坤居首坎離居終,乾交坤而為否,坤交乾而為泰,故上經十二卦而成否泰。兌巽震艮反易之卦,故下經以兌艮震巽相交居首,坎離相交居終,艮交兌而為損,巽交震而為益,故下經十二卦而成損益。否泰以天道言損益以人事言也。”此為折中蕭漢明、李光地之說而論《易經》上下卦所以安排之理,可備一說。
前圖見於清惠棟《易漢學》。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亦載此《爻辰圖》(中間有十二律呂,並註明:“後所圖者,鄭氏爻辰也”)。
後圖見清張惠言《易緯略義》。比較二幅《爻辰圖》,前圖出於《易緯乾鑿度》鄭玄之注,後圖出於《京氏易傳》“八卦六位”之說。“乾貞於十一月子”、“坤貞於六月未”出於《乾鑿度》,
以十二律呂配《爻辰圖》,本《周禮·大師》之說。乾初九十一月子配黃鐘、坤初六六月未配林鐘、乾九二正月寅配太蔟、坤六二八月酉配南呂、乾九三三月辰配姑洗、坤六三十月亥配應鐘、乾九四五月午配蕤賓、坤六四十二月醜配大呂、乾九五七月申配夷則、坤六五二月卯配夾鍾、乾上九九月戌配無射、坤上六四月巳配中呂。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載有《十二律相生圖》與《陽律陰呂合聲圖》,其十二律呂與爻之匹,卻有幾處不同:乾六三配夾鍾、坤六二配中呂、乾六五配應鐘、坤上六配南呂。之所以有所差異,一本《易緯》,一本《周禮·大師》鄭玄之注。朱震、張惠言之“爻辰圖”與《易緯》說同,本出京房;惠棟、李道平之“爻辰圖”與鄭玄注同,本出《周禮·大師》。
本講所列二圖,當為漢代之易圖。只是當時所圖載體不易保存,後人又往往棄圖不錄,賴宋人與清人復原而再現之。以此知易圖不始於宋代,明矣。
上圖載清王植《皇極經世書解》。是圖先見於宋蔡元定《纂圖指要》,蔡元定是書諸圖賴《皇極經世書解》而保存至今。此《經世一元消長之數圖》乃是邵伯溫本其父《皇極經世》一書之文字而畫。蔡氏《纂圖指要》載有《伏羲始畫八卦圖》、《伏羲八卦重為六十四卦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陽九陰六用數圖》、《經世衍易八卦圖》、《經世天地四象圖》、《經世六十四卦之數圖》、《經世天地始終之數圖》、《經世一元消長之數圖》等。蔡氏之圖作於《易學啟蒙》、《周易本義》之前,對朱熹“略明象數”有一定之影響。蔡氏自幼受父教而重邵雍“先天之學”,刻苦鑽研而有所成就。今天我們談宋代的象數之學以及宋明理學,當注重蔡元定象數研究成果對朱熹的重要影響作用。
上圖見於《續修四庫全書》王甗《學易五種·周易圖剩》。
王氏此二圖為自造易圖。《八卦訊息》圖乃以“先天八卦圓圖”配以虞翻訊息之說而成,《卦變圖》則以中孚、小過為變卦之母,與胡秉虔《卦本圖說》之說同,圖說有“卦變者,消卦、息卦之變也”之說。
王氏批評朱熹“過信蔡氏”,謂“所據關易、邵說,皆無明徵,實有以啟後人之疑”,而自家則“摒棄一切,但據繫辭本文玩味”,其“周易圖剩”所列諸圖全然不取朱熹所定圖名,一以《易傳》文辭命名。自元明以來,朱熹易學立於學官,多數學者無不奉為圭臬,即使清初反對易圖泛濫者,其矛頭亦多指陳摶、邵雍等,鮮有直斥朱熹者,王氏直言朱熹易圖之非,其精神可佳。
上圖見於《續修四庫全書》馮經《周易略解》。
所謂“捷式”,乃是以數字雜黑點列出“河圖”、“洛書”(“河圖捷式”圖上少“二”字)。
按漢儒五行生成數之說即可畫出一六水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居東、四九金居西、五十土居中之數圖,按“九宮算”即可畫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數居中”之圖。宋人據“五行生成數”及“九宮算”畫出黑白點之“河圖”、“洛書”,清人馮經則又“返樸歸真”依黑白點圖畫出數字圖。
自漢至清,數字遊戲自數字圖始,經黑白點“河圖”與“洛書”圖而後又回到了起點,且又以“捷式”名之,真可令人一笑。
上二圖見於張恩尉《刪定來氏易注象數圖說》(光緒十一年刻本,今藏山東省圖書館“易廬藏書”部)。一圖《明體達用圖》,是以所謂“伏羲八卦”為體,所謂“文王八卦”為用。二圖《內陰外陽圖》,內為所謂“伏羲八卦”,外為所謂“文王八卦”。顯然,為變易前人之圖而來,只不過綜合“先天”與“後天”八卦之圖,另起新名而已。
致讀者:清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易圖還有不少,我們只列出十幾幅以見其大概。從下一講開始,我們將介紹清人對易圖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6講 結束語
- 易圖講座 第65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張惠言的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4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胡渭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3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炎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2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黃宗羲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1講 清代學者對易圖的反對意見——王夫之的反對意見
- 易圖講座 第60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9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58講 清代的易圖——吳翊寅的《周易訊息升降爻例》
- 易圖講座 第57講 清代的易圖——沈映鈐的《易卦變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6講 清代的易圖——馮道立的《周易三極圖貫》
- 易圖講座 第55講 清代的易圖——胡祥麟的《虞氏易訊息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4講 清代的易圖——胡秉虔的《卦本圖考》
- 易圖講座 第53講 清代的易圖——焦循的《易圖略》
- 易圖講座 第52講 清代的易圖——辛紹業的《易圖存是》
- 易圖講座 第51講 清代的易圖——崔述的《易卦圖說》
- 易圖講座 第50講 清代的易圖——梁錫璵的《易學啟蒙補》
- 易圖講座 第49講 清代的易圖——江永的《河洛精蘊》
- 易圖講座 第48講 清代的易圖——趙繼序的《周易圖書質疑》
- 易圖講座 第47講 清代的易圖:楊方達的《易學圖說會通》和《易學圖說續聞》
- 易圖講座 第46講 清代的易圖——德沛的《易圖解》
- 易圖講座 第45講 清代的易圖:李光地《啟蒙附論》和《序卦雜卦明義》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4講 清代的易圖——張伯行《周子全書》中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43講 清代的易圖——毛奇齡《推易始末》中的卦變圖
- 易圖講座 第42講 清代的易圖——胡世安《大易則通》中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41講 清代易圖學概述
- 易圖講座 第40講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9講 明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8講 明代的易圖:來集之的《易圖親見》
- 易圖講座 第37講 明代的易圖:董守諭的《卦變考略》
- 易圖講座 第36講 明代的易圖:方以智的《圖像幾表》
- 易圖講座 第35講 明代的易圖:倪元璐《兒易外儀》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4講 明代的易圖:黃道周的《易象正》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3講 明代的易圖:來知德的《易經集注》雜說諸圖
- 易圖講座 第32講 明代的易圖:錢一本的《像抄》
- 易圖講座 第31講 明代的易圖——田藝衡的《易圖》
- 易圖講座 第30講 明代的易圖——章潢的《圖書編》
- 易圖講座 第29講 明代的易圖——季本的《易學四同別錄》
- 易圖講座 第28講 明代的易圖——韓邦奇的《易學啟蒙意見》
- 易圖講座 第27講 明代的易圖——劉定之的《易經圖釋》
- 易圖講座 第26講 明代的易圖——朱升的《周易旁註前圖》
- 易圖講座 第25講 明代的易圖——曹端的《太極圖說述解》
- 易圖講座 第24講 元代的易圖——《天地自然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3講 元代的易圖——陳應潤的《易有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22講 元代的易圖——李簡的《先天則河圖》
- 易圖講座 第21講 元代的易圖——王申子釋《周子太極圖》之圖
- 易圖講座 第20講 元代的易圖——俞琰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19講 元代的易圖——雷思齊的《河圖》
- 易圖講座 第18講 元代的易圖——胡一桂的《文王十二月卦氣圖》
- 易圖講座 第17講 元代的易圖——吳澄的“河圖”與“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6講 宋代易圖與“宋明理學”
- 易圖講座 第15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黑白塊二橫圖之謬及對後世的影響
- 易圖講座 第14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黑白塊橫圖
- 易圖講座 第13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改造的《周子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12講 宋代的易圖——朱熹的《河圖》、《洛書》
- 易圖講座 第11講 宋代的易圖:楊甲的《六經圖·大易象數鉤深圖》
- 易圖講座 第10講 宋代的易圖:周敦實的太極圖
- 易圖講座 第09講 宋代的易圖:邵雍的《先天圖》
- 易圖講座 第08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 易圖講座 第07講 宋代的易圖:《易數鉤隱圖》
- 易圖講座 第06講 宋代的易圖:從《道藏·周易圖》中的兩幅圖說起
- 易圖講座 第05講 京房的“八宮卦次圖”
- 易圖講座 第04講 漢代的“九宮算”圖與“五行生成數”圖
- 易圖講座 第03講 漢代“十二月卦圖”及其演變
- 易圖講座 第02講 漢代的卦氣易圖
- 易圖講座 第01講 易經和易傳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