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醫玄經》(三)紫極受訓
(三)紫極受訓
細思善字意甚深。慎言敏事效古人。
規已宜了浮華性。清幽自重學賢真。
易醫之設,實非朝夕之故,由中國推究,黃帝設教,相問於歧伯。故古聖愛民,作內經明示天下。求藥針砭之道,由斯定也。只因後世聖賢傳道,步遍神洲,借外名而傳內教,越人仲景皆傳道之人也。只為當時非為今日,故易醫之法,隨失用所。謂古聖設教,實與今之易醫設教同也,不過各因其時而已。及易醫失傳,大道不明,生靈難養浩然之天性,不得還元之門路。
嗟!嗟!不養浩然之靈性,遂近惡離善,視邪遠正,故造成易醫不明現代之亂局。生殺由人權在手,即是閆君死人多。血流成河,白骨遍野,鬼聲亂哭,混成歲月,含冤難鳴,悲苦多多。無能之醫,唯利是圖,當刑而不敢聲。天理滅絕,民無所依,地府濟濟,難登提冊,十王忙忙,無片刻之暇息。
嗟!嗟!天堂寬闊,登者甚稀。如此將世道糊糊塗塗,造成萬代無有之惡世亂局。安陽君悲,神仙嘆惜!三皇存大慈大孝,跪泣求度。老君恩準,才復設古易醫之法。初設魯西,後傳豫東,行於宋北。天皇借夢傳針,又天下大行易道。初時度上幾個有學者,八卦口針得以遠傳,一書勸化多人。人虔神應現象,易醫之法有證,大開天機,道傳遠方,將漸普及。而本地魯南宋北,魯西豫東,各有易醫。人賴神力修身,神依人力渡化,此方為人神能言,仙凡可共鑒,實可謂妙極妙極。天空神聖,東方藥祖,安陽老申,皆喜出望外,渡人歸根,分傳易醫。本門相傳百餘年來,醫病萬千,渡人不知其幾。方來此相土。
嗟!嗟!易醫善法,余普化眾人,霄壤懸絕,實不易作。故為茲門,所到之處,連求余方。廣傳口針,藉以修善。爾來本門受訓,此皆易醫玄門始終之原因,爾注重之。又為地府魂多,案頭大事難了,閆王日過萬堂,夜批八千,尚不能了解。三聖鑒之,上跪安陽,下朝玉京,方求得安。各醫論治,解度眾生。此乃萬餘年不迂之事也。爾更當注重可也。
茲門受訓:天開與子,地辟於醜,人生於中,此為三靈。世上萬物,除天地即人為主,所謂萬物之靈也。人性不同,善惡有分,善者當近,惡者當勸,至理也。只為此時,惡多故我,易醫中善士辦渡化勸揖之事。而門中人員大功通仙言之力。獨賴易醫!注重易醫二字,關係甚大焉。小者關一人,大者關一方,擴之達天下,可不身重乎?身任易醫,責重如泰山,任高觸北斗。自當先清心不私,取消自能自滿之外,容保守至高至重之大德。禮字遵守,善功爭為,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惡聲,每日三思,再加再思可也。一舉一動,功過留神,抱一生充當易醫之大志,立一世不退善之決心,作一方之愚人,為一門之開船者。天時若至,同舟東渡。此為易醫者。皆是紫府之上客也。
今爾受訓,余惟望仍重整易醫玄門。爾意下如何?回道訓,好道學,二字,余喜不回也。回修重明,此於至善,本門人各自厲之可也。智者授易,慧者授醫,普善修於天下。道於治學,德於行醫,幾於三皇盛世矣!
- 《易醫玄經》(三二)不二法門
- 《易醫玄經》(三一)般若心經
- 《易醫玄經》(三十)子午流注
- 《易醫玄經》(二九)左右陰陽
- 《易醫玄經》(二八)時病論治
- 《易醫玄經》(二七)遠公論黃
- 《易醫玄經》(二六)正反生克
- 《易醫玄經》(二五)六經辯疑
- 《易醫玄經》(二四)五行別派
- 《易醫玄經》(二三)三焦命門
- 《易醫玄經》(二二)陰陽水火
- 《易醫玄經》(二一)實證脈學
- 《易醫玄經》(二十)崇證論治
- 《易醫玄經》(十九)因果輪迴
- 《易醫玄經》(十八)大千世界
- 《易醫玄經》(十七)皇極經世
- 《易醫玄經》(十六)斷易偏論
- 《易醫玄經》(十五)人體河洛
- 《易醫玄經》(十四)難經別脈
- 《易醫玄經》(十三)脈決八法九宮
- 《易醫玄經》(十二)女子月汛
- 《易醫玄經》(十一)針法補瀉
- 《易醫玄經》(十)藥性八卦
- 《易醫玄經》(九)論南北政
- 《易醫玄經》(八)陰陽升降
- 《易醫玄經》(七)論肝八卦
- 《易醫玄經》(六)易醫玄門
- 《易醫玄經》(五)小子問禪
- 《易醫玄經》(四)醫道同於仙道
- 《易醫玄經》(三)紫極受訓
- 《易醫玄經》(二)八卦口針
- 《易醫玄經》(一)異人授易
- 上一篇:《易醫玄經》(二)八卦口針
- 下一篇:《易醫玄經》(四)醫道同於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