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內景經闡微:心部章第十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宮蓮含華[1],下有童子丹元家[2],主適寒熱榮衛和[3],丹錦衣裳披玉羅[4],金鈴朱帶坐婆娑[5]。
[1]蓮含華:心藏之質似未開之蓮花。[2]下:心居肺華蓋之下。童子:喻心神。丹元:心神之名。《心神章第八》:“心神丹元字守靈”是也。[3]主適寒熱:心屬少陰,為君火,能主適陰陽寒熱躁靜。榮衛和:榮即營。營為水谷之精氣,衛為水谷之悍氣,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和調營衛以養其身。[4]丹錦衣裳:喻心藏之色。又主五體之血。披玉羅:心居肺下。肺之白氣如荷衣披裹於外。[5]金鈴:喻心善動搖。朱帶:心主周身血脈。坐婆娑:言神之靜藏貌。
心藏的形狀就象一朵含苞未放的蓮花,倒置在華蓋之中,有心神丹元長駐其中,號丹元,因為金丹靠元神,元為太乙元始之氣,丹為端正心行合於先天元性,抱元守一乃是真諦。心機調和於自然則心理活動能夠達到調節寒熱與營衛之氣的目的,能使百病不生。丹元之外裹錦被玉,尤金鈴雖響,常搖則成噪音;朱帶雖華,緊束則為傷身。周身脈尤如朱帶,由善搖之心主理則成禍殃,只有靜安神寧,國民(身心)才得以自化。
調血理命[1]身不枯,外應口舌吐五華[2],臨絕呼之[3]亦登蘇,久久行之飛太霞[4]。
[1]理命:即理氣。《靈源歌》謂“神是性兮氣是命”。[2]吐五華:吐即舒意,五華指五藏之華彩。[3]呼之:指呼吸。[4]飛太霞:太霞指最高近天之雲氣,為飛升仙境之意。
心藏陰含丹元,陽理命血,常使心力壯健,則身形常青不枯,然而,常保壯健需要落在心神的“字”上,即守靈。“守靈”有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之意。心有外竅開於舌,五藏之精華由舌可泄,故緘口可以養性調神。臨絕之人,旁人凝情一呼可使其醒轉,皆因口一張則精華五氣度於斯人,苟延性命。臨死之人,其言也善,皆因六賊逍遁,五華將散,尤人之初生時一般,其善無所阻,初生善無陰,臨死善無陽之故。能握此理,何不於日常持頌聖言,緊口慢言,久之太霞不難聚,真元易煉丹。
- 黃庭內景經闡微:沐浴章第三十六
- 黃庭內景經闡微:隱藏章第三十五
- 黃庭內景經闡微:肺之章第三十四
- 黃庭內景經闡微:肝氣章第三十三
- 黃庭內景經闡微:經歷章第三十二
- 黃庭內景經闡微:心典章第三十一
- 黃庭內景經闡微:百穀章第三十
- 黃庭內景經闡微:紫清章第二十九
- 黃庭內景經闡微:仙人章第二十八
- 黃庭內景經闡微:玄元章第二十七
- 黃庭內景經闡微:高奔章第二十六
- 黃庭內景經闡微:五行章第二十五
- 黃庭內景經闡微:隱景章第二十四
- 黃庭內景經闡微:治生章第二十三
- 黃庭內景經闡微:常念章第二十二
- 黃庭內景經闡微:瓊室章第二十一
- 黃庭內景經闡微:呼吸章第二十
- 黃庭內景經闡微:若得章第十九
- 黃庭內景經闡微:三關章第十八
- 黃庭內景經闡微:靈台章第十七
- 黃庭內景經闡微:上睹章第十六
- 黃庭內景經闡微:脾長章第十五
- 黃庭內景經闡微:膽部章第十四
- 黃庭內景經闡微:脾部章第十三
- 黃庭內景經闡微:腎部章第十二
- 黃庭內景經闡微:肝部章第十一
- 黃庭內景經闡微:心部章第十
- 黃庭內景經闡微:肺部章第九
- 黃庭內景經闡微:心神章第八
- 黃庭內景經闡微:至道章第七
- 黃庭內景經闡微:天中章第六
- 黃庭內景經闡微:中池章第五
- 黃庭內景經闡微:黃庭章第四
- 黃庭內景經闡微:口為章第三
- 黃庭內景經闡微:上有章第二
- 黃庭內景經闡微:上清章第一
- 上一篇:黃庭內景經闡微:肺部章第九
- 下一篇:黃庭內景經闡微:肝部章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