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王濕婆神
濕婆神簡介
濕婆(Lord Sh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佛教文獻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vara,摩醯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咤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
舞王濕婆
舞蹈是人類悠久燦爛的文化中獨具魅力的風情。在印度,一個十分常見的神像就是一尊舞神——濕婆的雕像,舞王濕婆雕像歷來被認為是印度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哲學意味的藝術品。舞蹈在印度被認為是神的創造物,既娛神又勸善。舞神濕婆神(shiva),又名那塔拉加(Nataraj ),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被尊稱為"舞王"。
《舞王濕婆》是濕婆神銅在印度有成幹上萬不同尺寸的販售,堪稱印度最受歡迎的記念品。這尊舞蹈中的濕婆神像寓意深刻,神像採用的是站姿,在班丹﹙bandhan﹚圈中正在翩翩起舞。他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有的說象徵各種聲音,聲音由以太〔空元素ether〕所乘載,代表太初創造之音(唵);右下手象徵神的保護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徵可以毀滅一切(也有人說象徵謬誤的毀滅和真理的傳播);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徵著不受一切綢絆的自由;右腳下踏一魔鬼(名叫莫亞卡拉),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升騰不息。舞蹈周圍裝飾,則是象徵養育人類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僅其舞姿優美動人,引人人勝,其舉手投足間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體現了印度舞蹈的豐富內涵,可以說形象地啟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濕婆神會跳108種舞蹈,他是節奏之神,在歡樂與或是在悲哀時都喜歡跳舞。舞蹈既象徵著濕婆的榮耀,也象徵著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
濕婆神聖歌(點擊任意曲目開啟播放) 更多印度神曲
濕婆的宇宙之舞
在一個舊時代結束時,濕婆神通過坦達羅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併到世界的不朽精神之中。宇宙之舞這一高難度造型,其充滿激情的動作姿態和閃跳著熊熊火焰的光環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動作難度非常大,法國雕塑家羅丹為之嘆服,稱其平衡感絕世罕見;羅丹把印度朱羅銅像《舞王濕婆》譽為“藝術中有節奏的運動的最完美的表現”,盛讚為“充滿了命力,像生命的洪流,像空氣,像陽光,生機盎然”。
在遠古的年代裡,舞蹈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通過它走向靈魂的救贖。印度的舞蹈歷史悠久,孕育了幾千年,記載中有2500年的歷史,源於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印度舞中,絕大部分是祭神舞,講的都是神的傳說、人神關係和關於上天的寓言。在印度,舞蹈也是信仰的一部分。經典的印度舞蹈傳統上被認為是向神明的獻祭——貢舞,是娛神的,供神欣賞的。在印度,凡是聚會、節日,都必須舉行舞蹈活動。印度舞蹈今天仍能保留古代的風姿和濃郁的人神色彩,是世界民族舞蹈中的瑰寶,它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南亞文化圈,還輻射到東南亞、中國等地區,在亞洲的表演藝術中堪稱是領頭羊。
濕婆的形象
濕婆的形象十分可怕,他頭長三隻眼,頸繞眼鏡蛇,四隻手分拿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坐騎一頭白牛,頭頂一彎新月。濕婆能降魔伏妖,額上第三隻眼的神火威力無窮,曾把印度教中的愛神燒成灰燼,因而印度教中的愛神有“無形”之稱。濕婆神善舞,傳說他創造了剛、柔舞蹈兩種,是人間舞蹈的開端,所以,印度人也奉他為舞神。
濕婆的武器
濕婆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在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這一隻眼睛能發出消滅宇宙間所有東西的神火,在古印度的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記載,濕婆曾經用由第三隻眼睛發出的神火毀滅三座在太空中的巨型城堡。在每一個宇宙期之末,濕婆就會張開祂第三隻眼睛,宇宙中所有天神和人畜都會被祂的神火毀滅。除了能夠發出神火的眼睛之外,濕婆還有其他類型的武器,那就是一柄叫“比那卡”的三叉戟和一把叫“阿賈伽瓦”的弓。關於後兩者的記載並不多,通常只知道“比那卡”是閃電的象徵,意味著濕婆是風暴之神。
濕婆的妻子
濕婆的妻子是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她的前身是薩蒂,因父親看不起其丈夫濕婆,她怒而跳火自焚,後來“薩蒂”就成了印度貞婦自焚殉夫的代名詞。帕爾瓦蒂還有兩個化身,一是難近母,二是伽利女神。這也是印度教教徒十分崇拜的女神。
Sleeping Shiva in Youth 濕婆神的沉睡少年形象
濕婆的兒子
濕婆的兩個兒子也是有名的神,一是象頭人身的智慧之神格納希GANESHA,一是戰神犍陀。關於格納希,傳說很多。有一種傳說說,有一天,帕爾瓦蒂在家沐浴,她讓兒子格納希在門口守護,不要讓任何人進來。這時濕婆恰好外出歸來要走進家門,有母命在身的格納希死活不讓父親進去。濕婆大怒,揮刀砍下兒子頭顱。當濕婆明白原委之後,知道錯怪了兒子,於是採取補救之法。他讓妻子出門把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腦袋砍下來,安在兒子的脖子上,兒子就能起死回生。帕爾瓦蒂出門見到的第一個動物正好是一頭象,於是,格納希就成了象頭人身。
印度教聖物“林伽”——濕婆的生殖器
濕婆還有一個讓印度教教徒供奉的很特別的物件,那就是在好多濕婆廟中可以看到的石雕聖物“林伽”,這其實是濕婆的生殖器。傳說梵天曾同他商量如何創造世界,他沒有理會而是沉人大海去修行了,待他出海歸來,世界已經創造完畢,與他不相干了。濕婆一氣之下,把生殖器割下來,扔到了人間。
濕婆與印度神牛
牛被印度人看作是神的化身,受到人們的保護不被宰殺。牛被稱作“如意牛”,也代表幸福吉祥;印度人使用牛糞來治療皮膚病和一般的外傷,療效非常好。
恆河與濕婆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她孕育了印度的文明,人們稱天河,每年的許多節日和祭典都在恆河河畔舉行,小孩子的成人禮也需要恆河水來淋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恆河中洗浴身體,人們希望通過聖水消除疲勞、驅除疾並洗淨身體的罪惡。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一段“恆河的起源”,這故事說,印度教大神濕婆和烏瑪交媾,一次就達100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眾神對濕婆的生殖能力感到驚慌,就央求濕婆把他的精液傾瀉到恆河之中,這就是恆河之水從天而來的原因。
濕婆的首飾
人們還通過製作護身符來建立自己與神和神力之間的聯繫,幾乎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止一個的飾物。這些物品大都是懂得祭祀的人精心製作的,是老師給弟子的禮物,也是朋友之間的信物或是來自施法的祝福。不管怎樣,那都是代表生命親近另一生命的善意的行為。
濕婆吞毒汁
在印度神話中,神祇的壽命雖比凡人長久,但終究也有生老病死。諸神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不休,後來更與阿修羅有激烈的爭執,梵天為了調停這場爭執,就與阿修羅和諸神一起相議,決定同心協力去攪拌大海,就可以令大海出現長生不老的靈藥——蘇摩,後來諸神和阿修羅都成功令乳海(因大海已被攪拌成乳海)出現蘇摩,但在接近尾聲的時候,負責捆綁著宇宙最高山峰——須彌山去攪拌大海的巨蛇舍沙卻忍受不了劇痛,口中噴出有如海量的毒汁,毒汁濺到地上匯聚成江河,流入大海,毒害三界眾生。諸神在無計可施之下就決定找大神濕婆幫忙,濕婆不忍讓眾生受苦,只好硬生生地將毒汁吞進口中,毒性劇烈的汁液流經濕婆的咽喉,把濕婆的脖子燒成青黑色,因此,濕婆又被印度人稱為“尼拉坎陀”,意即青頸。
濕婆射殺愛神伽摩
濕婆與雪山神女早在幾萬年前已經結下了一段情緣。當時的雪山神女是大梵天之子達剎的女兒薩蒂,薩蒂與濕婆的生活本來是安穩無憂的,但後來,卻發生了一件事打破了他們美好的生活。話說薩蒂的父親-達剎有一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筵席,差不多整個宇宙的神祇都被邀請過來,但唯獨是不邀請濕婆,薩蒂對此很不滿,她親自到場與其父親理論,可是招來眾神祇對濕婆的侮辱。薩蒂對此感到傷心欲絕,她十分自責,認為是自己令濕婆蒙羞,所以就投入火堆中自焚。濕婆得悉自己的妻子為了他而自殺,就心如刀割,決定於喜瑪拉雅山中隱修,與世隔絕。時過一萬年,死去的薩蒂轉世成雪山神女,由於上世因緣,所以今世的雪山神女還依然深愛著濕婆,可是濕婆卻已成為一個無欲無求的苦行者,對於雪山神女的愛無動於衷。雪山神女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向愛神伽摩求救。
一天,深愛著濕婆的雪山神女依例到喜瑪拉雅山上禮敬他,這時愛神伽摩手持甘蔗,蜜蜂和蝴蝶做的弓,搭上用鮮花做簇的箭枝,向濕婆的心臟射出,中箭後的濕婆對於面前的雪山神女頓時心起愛慕之感,正當大功告成的時候,濕婆發現原來是愛神伽摩在搞事,想令他擺脫苦行,重墮愛欲之中,就大發雷霆。額頭上第三隻眼睛突然張開,發出可以毀滅宇宙間一切的神火,把愛神伽摩燒成灰燼,可是愛神伽摩卻未因此而死亡,只是他以後都要做一個無形無貌的神祇,故此,愛神伽摩被印度人稱為“無形”。
《舞王濕婆》青銅塑像,高約98厘米,寬83厘米,創作於約公元十一世紀,現收藏於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
公元七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印度教藝術進入了異常繁盛的時期。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們和他們的化身大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並以濕婆的形象最為常見。典型的濕婆形象有許多種典型而固定的姿勢,成為古代印度宗教和藝術傳統相結合的典範。在印度教的佛經中,濕婆頭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壞和生殖兩種權能的神,生有三隻眼和四隻手臂。他終年在喜馬拉雅山苦修行,學會跳舞,成為剛柔兩種舞蹈的創造者,後被尊為“舞王”。當他翩翩起舞時,三隻眼睛睜開,分別洞察過去、現在和將來;四隻手臂輕輕舒展,前兩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勢,後兩隻手分別持小鼓和火焰。這一尊《舞王濕婆》就是濕婆雕像中“舞王相”姿勢的典型作品,它被認為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主義哲學意味的藝術品之一。
在這尊雕塑中,濕婆的舞姿被刻劃得十分優美,他輕抬左腳,右腿獨立於火焰的光環之中,腳踏一個小人,表現出“時間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環則象徵著生成、保存、毀滅的輪迴循環過程。整尊雕像十分富於節奏的美感,舞蹈的濕婆被塑造得精美絕倫,顯得神采飛揚。同時,雕像還體現了永恆的運動和泰然的神情的統一,輻射狀張力和光環約束之間的統一。這種運動中的靜止,恰恰符合了印度教中在變幻中永恆的思想。
- 上一篇:把印度瑜伽介紹到西方的第一人:辨喜
- 下一篇:濕婆神與雪山神女的私密對話:瑜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