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經》是印度教的性愛經典

中印兩國性文化都源遠流長,但印度性文化與宗教如此密切地交織在一起,這卻是與中國古代性文化的一個最大區別。公元四世紀左右出現的印度教典籍《欲經》,相傳作者為婆蹉衍那,此書在印度民間廣泛流傳,英文、印地文或其他文印刷的《欲經》在當地書店裡隨時可以買到。在我看來,它既像中國道家的《玉房秘訣》,以嚴肅冷靜的觀點闡明各種性行為;又像羅馬帝國奧維德所著的《愛的藝術》一書,以嘲諷的態度渲染調情藝術。

印度愛經,欲經

地處中國與羅馬之間的印度,在性文化方面多少綜合了來自雙方的影響。該書雖然詳細描述了各種性交技巧和調情藝術,但與其說它是一部宗教文獻,倒不如說它是地地道道的生活書籍,涉及很多家政內容,描述了古代印度年輕的藝術愛好者某些無拘無束的生活:沉湎於詩情、音樂、繪畫和雕刻等高雅的精神生活,輔之以鮮花、香水、美味佳肴以及其他精心安排的日常生活,當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還在於性愛以及性愛中的各色女人。這本書主張妻子應該多才多藝以取悅於丈夫。例如:它認為妻子必須掌握唱歌,縫紉,跳舞、種花甚至巫術、鬥雞和賭博等64種外能;同時,這本書又強調夫妻必須具有64種內能--包括8種擁抱,8種接吻,口交的8個階段,抽動陰莖的8種方式等。

《欲經》對性愛的基本態度是:性愛需要男女雙方共同求得滿足,並非僅僅是男人的性慾發泄。《欲經》還認為,女人在性愛中有更大的激情,她從性愛中能夠獲得超出男人的快樂。實際上,《欲經》是一部關於女人的書,它的意圖在於使男人認識女人:女人是溫柔和激情的化身,性愛也是溫柔與激情交織在一起的生活藝術。可以說,傳統的印度教對性的態度是健康的、泰然自若的。《欲經》雖然專門談論性愛,但性愛在作者的筆下不僅表現為一門藝術,而且表現為一門科學;當然,這種科學染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性愛並不是情和欲的泛濫,而是要克制自我的激情,要在對自我情慾的嚴格控制之下才能進行,性愛的最高境界是淡然無情。

印度人雖然撰寫了第一本集"愛"與"性"為一體的《欲經》,但他們卻總是將"愛"與"性"完全分開,認為真正的愛應該是無師自通的人類本能,無須任何指導;相反"性"卻需要強調技巧。因而,印度性文化的書籍常常用大量篇幅來介紹"無愛的性技巧",《欲經》明顯反映了這一傾向。印度人的性觀念似乎是兩種極端傾向的奇妙融合,它既有粗俗的一面,又有精雅的一面。印度人從極單純的否定哲學出發,發展出極其繁雜的性享樂方式。印度人談論愛,也討論性,而且兩者可以完全無關。他們並未將這兩種彼此衝突的東西融為一體形成和諧的新體系,而是將它們互相摻雜。也許這正是印度性文化的一大特色。

印度性愛神廟克久拉霍

在我看來,如果說中國的《玉房秘訣》主要關心的是在床上所發生的事情,那么羅馬的《愛的藝術》則教你如何到床上去,而印度的《欲經》內容更廣,它羅列了每個家庭主婦取悅丈夫必備的各種知識。該書偏重性愛時的心理描述,在談"性"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先談論關於"愛"的問題。雖然自有文字以來就有歌頌愛情的作品,在謳歌愛情的詩詞中也經常見到性的描述。但在性文學中卻極少包括愛的內容,《欲經》極可能是第一本既論"性"又論"愛"的專著。

《欲經》顯示了印度教的一個典型特徵:宗教與生活水乳交融般地聯繫在一起,可以說宗教就是生活,當然包括性生活。古代印度教並不貶低愛欲,在所有合法的享樂中性愛被認為是最富於激情也是最為完美的人生享受,它也最易於被轉化為宗教的熱情。與此同時,現實生活中,房事也變成一種積極的宗教性的義務。印度人的性觀念與其他文化還有一個顯著不同的地方。

不管是中國還是古巴比倫、埃及、希臘或羅馬,對性問題的態度和看法雖有區別,但都認為性交應該是發生在閨房或妓院中的事。換句話說,它是一種隱私行為,對別人是秘而不宣的,而印度人談論性時卻並不加掩飾。在印度人看來,性是自然的、幸福快樂的,是人生追求的三個目標之一。這種性觀念與今日西方社會流行的性是自然、快樂的,可以公開談論和可以公開為之的觀念似乎有接近之處。印度教鼓勵早婚,因而早婚在印度很普遍。在古印度教看來,男24歲,女8歲,是最合適的婚配年齡。據說這是防止婦女淫蕩的最好辦法。丈夫死後,寡婦不準改嫁,甚至要自焚殉夫,擁護者認為這樣這對夫妻可在天國享受3500萬年的極樂生活。

由於《欲經》對人們了解印度古代文化和習俗很有幫助,它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包括中文,在世界流傳。

《欲經》是印度教的性愛經典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