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名道姓:一、姓氏索源

  一、屠姓的祖先會殺豬——姓氏索源

現代人說起姓和氏,往往混為一談。事實上,從姓氏的本意來看,二者的初義大相逕庭。

姓字的古體為“說名道姓:一、姓氏索源_姓名測試”,意思是人所生也,因生而為姓。在古代,姓生通用,《左傳》有“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句,公孫姓其人常被寫成公孫生。那時,姓還有生子之意,《釋名》曰:“女生曰姓,謂子也。”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曾遇一婦女送他一隻野雞,叔孫豹問其姓,婦人說“我的兒子已長大成人,能捕獲野雞,而且很聽我的話。”

姓的最終確義是由許慎定下來的。許慎定姓之篆體為“說名道姓:一、姓氏索源_姓名測試”,釋義為“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女生。”

氏,古代漢簡引石經中寫作“說名道姓:一、姓氏索源_姓名測試”,中間一橫象徵地,彎曲伸延於地下的筆劃象徵根須,出於地頭的筆劃則如抽生的嫩葉。可見氏字的字源本意是指木本,即植物的根。

上古三代,有姓有氏,二者產生的時間和條件各不相同。姓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其時若干氏族公社組成一個原始部落,部落內各氏族有其獨立性,相互間又有密切的聯姻關係,姓作為識別區分氏族的特定符號標誌,“別其種族,分其類,使相從”(孔穎達語)。由於當時是母權制社會,因此最初的姓多從女旁。

古姓來源有二:一是根據女性始祖受孕的原因而得姓。如契母簡狄因吞燕卵而生契,古商人姓子(卵);后稷母姜源因踩熊跡而生后稷,故周人姓姬,這已經有點圖騰化姓的端睨了。二是根據女性始祖生育時的地點而得姓。《說文解字》載:“姚,虞舜居姚虛,因此為姓。”“姜,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其它如妊、姒、媯等姓皆孕含“統其祖考之所自出”之內涵。

氏的源起步姓之後,目的是“別其子孫所自分。”母系氏族後期,隨著人口的繁衍發展,越來越龐大的氏族不得不分出一個個小支派,遠程跋涉,重覓家園,從而衍生出新的氏族,這些新氏族一般都擁有自己的姓,但新的分化又使他們有了擁有一個區分新氏族的名號的必要。氏,便應時而生了。

出產氏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最先湧現的無疑是那些祖先的圖騰崇拜物。《史記》有文曰: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豹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文中皇帝所率的“熊、羆”等猛獸,即所謂“六獸之師”,實則是以這六獸為圖騰的六個氏族。後來,這些氏族又將它們用作區別其它氏族的標幟——氏。若放寬一點標準,象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構木為巢的有巢氏、發明了馬拉車的軒轅氏等上古先人亦應歸屬此列。

圖騰以外,在姓氏融合以前,氏的來源還有以下幾種:

一是以封地名和國名為氏。

夏商周三代,封侯賜地成為君主獎賞臣下和子孫的主要手段,大大小小的諸候國遍布九州,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後代的氏。如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鮮封於管國,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封於晉國,即以國為氏,管叔鮮和唐叔虞分別成了管、晉二氏的開氏始祖。夏商時期,以國為氏者有杜、雷、顧、阮、韋等姓,周朝就更多了,我們熟知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如齊,魯、宋、鄧、韓、趙、吳、陳、蔡、衛等國家,今天都成了大姓。

諸侯國封賜給自己和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名,也陸續演化為氏,如劉、馮、盧、崔、范、商、邯鄲等皆為以采邑為氏。周代講究公、候、伯、子、男五爵之分封方式,與之相應的則為國、邑、關、鄉、亭五等封地。關、鄉、亭之名也象國、邑一樣,被受封者和其子孫取以為氏。象蘇、毛、溫、尹等是以關名為氏;閻、陸、裴、郝等是以鄉名為氏;歐陽等則是以亭名為氏。

二、以居住地為氏。

沒有資格分封土地的,多以所居之地為氏。鄭國大夫居住在西門,其子民便多以西門為氏;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西郭、南郭,北郭,這四郭也成了姓氏;姜太公的支庶居在營邱,便姓了邱。

以居住地為氏的,複姓頗多,一般都帶有“門”、“里”、“閭”等字眼,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三、以先輩的名或字為氏。

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二百個。據周制,諸侯國國君的兒子稱公子,孫子稱公孫,玄孫不能再稱公孫,應以其祖父的字為氏。如:鄧穆公一一公子(字子駟)——公孫夏一一駟帶、駟乞。

若祖父無字,則以其名為氏,如:魯孝公一一公子展——公孫夷伯一一展無駭、展禽。

再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以林氏傳世;齊文公之子公子高,其孫高溪乃以祖父的名為氏。

四、以次第排行為氏。

同姓家族喜以兄弟排行取氏,老大稱伯或盂、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四稱季等。兄弟輩的後裔多以伯、仲、叔、季、孟為姓氏。魯莊公之弟慶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因他有君之罪,後便改姓孟,或姓孟孫。其弟叔牙,為虎作倀,後飲毒自殺,其後人被立為叔氏,又名叔孫氏。

以次、族排行為氏者,有別先後的,如丁氏、癸氏,有別上下的,如祖氏、禰氏;有別嫡庶的,如上所述之仲氏、仲孫氏、季氏、季孫氏等等,不一而足。

五、以官職、爵位為氏。

西周設掌管土地、軍政、工程、官吏、刑獄的司徒、司馬、司空、司土、司寇五官,均被後代取以為氏。

筆者之錢姓,出自彭祖的後裔孚周。孚周當時任錢府上士,相當於現在的國家銀行行長,其後代便以錢為氏了。另管糧官的後代姓粟,管馬者子孫姓牧師,還有軍、倉、監、諫等氏,皆出於官名。

以爵位名為氏者有皇、王、公、候、霸等。

六、以技藝為氏。

晉國屠蒯,殺牛宰羊,技藝高超,其後乃以屠為氏;用筮占卜的商王某大臣,奉祀天地鬼神,為人祈福禳災,後便以巫為氏。其它諸如陶、甄、匠、優、卜等氏旨出於技藝。

氏的來源渠道很多,除以上六種外,還有以事為氏,以謚為氏,因賜姓、避諱改氏等等。概言之,正如《通鑑·外紀》所云:“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共同所有的符號標誌;氏則是源於同一父性始祖的各支系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

姓與氏的不同,夏、商、周三代最為明顯。鄭樵所撰《通志氏族略》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姓和氏意義不同,作用亦相異。姓用於“別婚姻”,氏則用於“明貴賤”,後面將有關於姓名貴賤論和姓名與法律方面的專章,在此不贅。

姓和氏混為一談,始於漢代。顧炎武曾在《日知錄》中講:“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記》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是也。”太史公者,司馬遷也。自秦始皇一統天下,西周舊的氏族及姓氏制度被清洗殆盡,姓和氏開始合二為一。經過秦末大亂,社會進入西漢,姓氏完全融為一體了。姓氏合稱,仍取姓之義,表明個人所生家族的符號,並且自天子到庶民人人皆有姓氏,姓氏的使用和發展亦即真正步入正軌。

說名道姓:一、姓氏索源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