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外景經闡微:常存章第七
常存章第七
常存玉房神明達[1],時念太倉[2]不饑渴,役使六丁神女[3]謁,閉子神路可長活。
[1]神明達:神明通達無滯。[2]太倉:《內經》謂“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太倉泛指脾胃。[3]六丁神女:謂陰神玉女。梁丘子註:“服鍊氣根,存漱五牙之道成,則役使六丁之神也。”
心中常存玉房之神,修煉方能明達於身內外,時時想到自己不曾饑渴,精神飽滿,腸胃自然能夠得到調節。調動身體內的陰性物質,平衡人的習慣用陽性(負陰抱陽)的慣性,從而閉合自己的養神煉命的循環通道以達到長生久視。
正室[1]之中神所居,洗身自理無敢污[2]。歷觀五藏視節度[3],六腑修治潔如素[4],虛無自然道之故[5]。
[1]正室:指中田絳宮。[2]洗身自理:潔身修治之意。無敢污:不敢有污濁。《莊子》所謂“必清必靜,乃可長生”。[3]視節度:適其節度,不使太過與不及。[4]潔如素:《內景經常念章第二十二》“六腑修治勿令故”。腑者瀉而不藏,當使腑氣暢行,則其中明潔如純素而無瑕垢。[5]道之故:此道虛無自然,別無煩難。
性命不僅僅只是識神的存在,其生命最基礎的物質是元神居於心。所以後天識神的一切都要心性行合一,不要欺心,而應洗心而潔心,勿使污染他。五藏為先天元氣所藏之地,只可視其節律度數而重微妙悟合,六腑乃後天意氣造化之所,當使其內潔外淨,素白無瑕,此乃順應陰陽之道,扶先天淨後天,如此可至虛無自然之境。天癸不至,水火不濟。後天不生,先天不循。
分頁導航
- 黃庭外景經闡微:頭戴章第二十四
- 黃庭外景經闡微:恍惚章第二十三
- 黃庭外景經闡微:循護章第二十二
- 黃庭外景經闡微:脾中章第二十一
- 黃庭外景經闡微:顏色章第二十
- 黃庭外景經闡微:陰陽章第十九
- 黃庭外景經闡微:入清章第十八
- 黃庭外景經闡微:精液章第十七
- 黃庭外景經闡微:肝之章第十六
- 黃庭外景經闡微:試說章第十五
- 黃庭外景經闡微:中有章第十四
- 黃庭外景經闡微:璇璣章第十三
- 黃庭外景經闡微:崑崙章第十二
- 黃庭外景經闡微:心曉章第十一
- 黃庭外景經闡微:出日章第十
- 黃庭外景經闡微:作道章第九
- 黃庭外景經闡微:物有章第八
- 黃庭外景經闡微:常存章第七
- 黃庭外景經闡微:長生章第六
- 黃庭外景經闡微:明堂章第五
- 黃庭外景經闡微:方寸章第四
- 黃庭外景經闡微:宅中章第三
- 黃庭外景經闡微:玉池章第二
- 黃庭外景經闡微:老子章第一
- 上一篇:黃庭外景經闡微:長生章第六
- 下一篇:黃庭外景經闡微:物有章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