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最古老的塔
瀋陽最古老的塔
無垢淨光舍利塔是瀋陽市現存最古老的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雄偉壯麗,歷史久遠。它古色蒼然,風韻甚佳。
舍利塔建於遼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清崇德六年重修。因佛塔內供藏1548顆舍利子,所以又稱無垢淨光舍利塔。又因塔坐落於塔灣街,俗稱塔灣舍利塔。清乾隆時曾任奉天府丞的張百齡,在《瀋陽道中作》一詩中描寫了“塔灣夕照”的景色:“一灣塔影水流春,寒食煙生樹樹新;疑是雨余春到眼,十三山色慾留人。”詩句生動地描寫了舍利塔及周圍美麗的景色。“塔灣夕照”即是著名的瀋陽八景之一。
關於此塔的建造,民間有種種傳說。相傳,古時瀋陽地區經常出現災害。一次鬧風災,大風呼呼地颳了七天七夜,以致河水斷流,井水乾枯,莊稼絕收,百姓無法安生。這時,一位僧人化緣到此,告訴百姓說,這是天上黃龍下凡造成的災害。百姓聽到後懇請僧人制服黃龍,救黎民於水火。僧人察看了瀋陽的地勢後,確認塔灣就是黃龍的龍頭所在。這裡是瀋陽的最高點,陽氣足、風水好,隨即與他的兩個弟子在塔灣搭起高台,作法祭天,最終將黃龍鎖住,百姓從此過上了太平的日子。百姓為了感戴這位僧人,就在龍頭上建造了一座寺廟叫回龍寺,供僧人居住。僧人去世後,他的徒弟為了紀念他,就在寺廟夯修了這座佛塔。
塔灣舍利塔,十三層實心密檐,該塔高約33米,整體分為五個部分,即:地宮、塔座、塔身、塔檐、塔剎。地宮位於基座下面,埋藏有石函、舍利子、鐵盒、銅盒、鎏金盒、銀盒等保存舍利的用具。還有銅錢、銅佛、銅爐、銅鏡等文物。
舍利塔建成後,歷代各階層人們常來這裡焚香祈禱,求佛保佑風調雨順,避邪祛災。尤其是清代極力推崇佛教,崇德五年(1640年),該塔重修後,於塔後建起規模很大的舍利寺,更使得此塔香火旺盛、聲譽日新。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舍利塔極為重視,於1962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次加以修繕。1985年,人們在重修此塔時出土了一件石函,上面的文字揭開了舍利塔的真實來歷。
原來,遼代佛教盛行,上自皇帝下自百姓,人人祟佛信佛,因此修廟建塔之風很盛。百姓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民樂業”,共有1500人自願出資建造佛塔。每人施資多少都記在石函上,以示功德的大小。據說,集資辦事並將集資者名單和施資額記載下來的做法,就是從這裡傳下來的。
過去的記載一直認為該塔是實心塔,1985年重修時卻發現此塔為空心結構,這在遼塔中是極其少見的。發現了此塔有中宮、地宮,各宮中均繪有大型仿唐壁畫,其色彩鮮明艷麗、線條明快清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宮中還發現一尊鎏金銅座佛、一函古代佛經、一個裝有許多文物的木箱。銅座佛高約43厘米,重約20多公斤,除去土浸後,仍金光閃閃,光彩照人。這尊釋迦牟尼佛身披袈裟,閉目而坐,神態怡然,安詳端莊。雖然不知造於何年,出自誰手,但就其形象之美、鑄造之精,可謂是一件十分珍貴的藝術佳品。另外,在塔內還發現有香爐、蠟台、瓷器等。
在古塔的北側,又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仿古大殿,這就是古塔遺物展覽廳。廳內不僅陳列著無垢淨光舍利塔內的文物,而且陳列著已被拆除的瀋陽原崇壽寺塔、延壽寺塔和石佛寺塔等遼、清古塔原來的建築結構、藝術風格的模型以及在這些古塔中出土的一千餘件珍貴文物。其中有出土於崇壽寺塔內的數百顆五光十色的舍利,雖然原料不同、形狀各異,但顆顆作工精細,光彩奪目。有出土於延壽寺的一尊金剛佛,其造型為男女雙身,手中持有杵、矛、飛刀、法鈴等。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佛像、壁畫、經卷等。在這300平方米的展覽廳中,真是目不暇顧,美不勝收。
據有關人士介紹,經過重修後的舍利塔恢復原貌,塔前的回龍寺也在原址上重建,並在其周圍增加園林設施。在舍利塔下呈現一個占地8.2萬平方米的舍利塔文化園、2萬平方米的人工湖。著名的瀋陽八景之一的“塔灣夕照”也將重現,人們站在人工湖旁欣賞舍利塔倒影的時間不會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