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風俗習慣 侗族的節日資料及服飾特點
侗族的風俗習慣 侗族的節日資料及服飾特點
侗族(侗語作Gaeml)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總數為296萬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寮國也有一個分支,叫“康族”。
侗族有自已的語言,多通漢語。原無文字,1958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間戲曲——侗戲。
侗族的簫與笛是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台、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
侗族的風俗習慣
“月也”,是這一村民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閒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鹹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民眾常於夏曆3月3日或2月2日匯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沖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侗族的民族飲食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乾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大部分地區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習,即兩茶兩飯。兩茶是指侗族民間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葉、花、炒花生(或酥黃豆)、糯米飯,加肉或豬下水、鹽、蔥花等為原料(有的地方還加菠菜竹蒿),製成的湯狀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飢,故常稱“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醃成酸菜。如:酸黃瓜、酸蘿蔔、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相傳醃酸菜始於宋代。
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米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做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制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米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侗族的重要節日
侗族的節日以春節、祭牛神(農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節(農曆七月間)較為普遍。有些地區還有在十月或十一月過侗年。由於民族之間的交往,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
吃社飯:(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飯之俗,但不搞什麼活動。做社飯的方法是用野菜、野蒿、臘肉、花生、胡蘿蔔……和多種蔬菜切碎攪合糯米同蒸,加入油鹽即成,吃起來別有風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進健康。
過冬節:也就是“冬至”,這天所有侗族地區地人們都過侗年,相當於過春節,各地區活動熱鬧非凡,有賽蘆笙、多耶、侗戲、對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廣西南寧沒能回家過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這天在南寧的很多侗族同胞們都會聚集在一起歡歌、交流。
播種節:聚住在湘、桂、黔交界邊境的侗族人民,每在農曆三月初三這天,都要舉行傳統的播種節盛會。由於人們的愛好不同各個村寨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這天放花炮;有的踩蘆笙,坐歌堂;有的走親邀客。而最風趣的是“舞春牛”。接著農耕隊還要表演谷種農事活動。整個表演場地被當成一塊田,扮演農民的幾個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鋤頭,還有的背竹簍。他們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動作逼真、優美,用歌舞表現了侗家田間耕作的歡樂氣氛。
新婚節:每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節”,常有數十對青年男女在這一天成親,類似今天的“集體婚禮”。貴州劍河縣小廣、化敖等地還保留此風俗。
架橋節:相傳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橋發子發孫,架橋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把這一天定為架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