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諧音的重要性
在現實的生活中到常遇到由於長輩給孩子周易起名不當給孩子從國小到工作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負擔導致性格的孤僻缺乏上進心,常被同學同事作為笑料。
有位少年名字叫:於剛(不良諧音通--魚缸),這位上國小男孩子的家長請我給他孩子改名時說同學經常笑他它的孩子,說要買魚時就叫他,常常是被同學閒時消遣的對象,慢慢的孩子的脾氣有點怪了,有些怕與同學說話,與當時周易起名時的意願完全相反。
用諧音來周易起名,俯拾皆是。如:武岳,諧“五嶽”;潘峰,諧“攀峰”。取攀峰之意。這些同音不同形的字,使人們一聽到這些名字,就自然而然地與語言中有意義的詞的相同語音聯繫起來,使名字的內容更加豐富。
在正常的情況下,姓和名是合在一起,而不是分開的,我們對名字的諧音,一定要和姓氏連在一起考慮。按人之常情,給自己的子女取名,都會取褒義,或至少是中性諧音的。如:“高健”諧“高見”、“程剛”諧“成鋼”等等,都是很成功的,諧音取名的優點在於: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使人感覺含蓄,不落俗套。
用諧音取名還一種情況,那就是“雅化”。有人小時候沒有大名,只有小名。長大後覺得小名不雅,又不願改動太大,就用諧音的辦法,找一個或兩個比較文雅的同音字來代替原來的名字。如:小名叫“影子”,長大後叫“英姿”。
故此好的姓名諧音能為本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奮鬥目標,同時亦可提高本人的運勢。
一、 利用好的姓名諧音對本人之命運的影響。
利用諧音取名字,其實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如在明清時期,張彪字越千,後來因諧音改字“月阡”;趙冀字雲松,又因諧音改字“耘松”;特別是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更是利用諧音取名的高手。他在《紅樓夢》一書里,把這方面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他認為生活本來是“原應嘆息”的,於是便取出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4個人名,4人名中的第一個字聯起來就是“原應嘆息”4字的諧音。此外,他塑造的英蓮是位命運坎坷的姑娘,是十分“應憐”的,便用諧音為她取名英蓮;寶玉的夥伴秦鍾是位多情公子,其名字也是“情種”的諧音。
近、當代利用諧音取名的人更加多了起來。如魯迅幼名樟壽,是“長壽”的諧音;又名豫山,因與“雨傘”諧音,遭夥伴譏笑,改名豫才,其中“才”仍與“山”音近。又如當代政治家董必武,名字是由他原來號“壁伍”的諧音而來的。上述這些例子,儘管大多是用諧音改名的,但多能使由諧音而來的名字比原名更加具有意義。因此,是不乏借鑑作用的。
二、 在利用諧音取名字的時候,最好利用諧音以姓生名,這樣可以使諧音的作用更加突出。
如姓彭的人可以為孩子取名“友”,姓名合起來就是“朋友”的諧音;姓盛的人可以取名“利”,姓名相合就是“勝利”的諧音;姓蘇的人可以取名“籍”,姓名相合就是“書籍”的諧音;此外,假若想取3字的名字,可以在姓名諧音中或姓名諧音後加入別的字,使之成為3字名,如原名“彭友”的人可以在姓名之間加入“良”、“善”、“常”、“益”等字,成為彭良友、彭善友、彭常友、彭益友等新名字,不僅保留了原來由諧音而來的“朋友”原意,而且還為“朋友”增加了新的內容,同時又可以避免因單名過於簡單而容易造成的重名;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 上一篇:理想名字的作用
- 下一篇:姓名是孩子第一次重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