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姓起源 趙姓的起源

趙姓起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其遠祖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趙姓血緣始祖----少(白皋)氏

鳥夷族為趙姓的先祖氏族。

伯勞鳥,趙姓民族的鳥圖騰,其地望在今山西趙縣。趙是少(白皋)氏的後裔伯益的後代。伯益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他能調訓鳥獸,深曉火的用途,使鳥夷族的畜牧遷徙生活進入農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繼承了少(白皋)氏的贏姓,很得舜的欣賞,並將女兒嫁給他,禹曾想將王位禪讓於他,可惜未能遂願。伯趙就是伯勞鳥,是遠古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左傳·注》里說:“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左傳·疏》里:“此鳥以夏至來鳴,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趙又名(貝鳥)或(快-忄+鳥),《詩經·豳風·七月》記:“七月鳴(貝鳥)”。就是說:七月到了,(貝鳥)這種鳥就鳴叫開了。

伯趙有兩個含義:其一,伯趙即伯勞鳥,是一種於七月定期鳴啼,冬至時即止的候鳥。其二,伯趙是上古時主掌司至,通報節氣的官員。趙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為中國上古時代“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創始人,為人類天文曆法之父。《帝王世紀》說少嗥氏“有鳳鳥之瑞,以鳥紀官。,’伯趙又是一種“夏至鳴,冬至止”的候鳥,這樣,以伯趙為氏族圖騰的趙姓氏族,其首領也就擔任了主掌報“夏至、冬至”兩節氣的官員。鳥夷族除其首領少(白皋)、皋陶、伯益三個部族,都以玄鳥而演化的鳳凰為圖騰,

少嗥金天氏是鳥夷族的第一位傑出的首領,也就是趙姓的血緣始祖。

少嗥金天氏為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上古“五帝”之一。中國的古籍之中,有關少(白皋)金天氏的記載非常多。《史記》中的《五帝本紀》記載,少嗥金天氏是黃帝之子青陽,又名玄囂。當今著名學者何光岳研究員經考證研究後,何先生認為:少睥金天氏是鳥夷族人的始祖,而鳥夷族人以玄鳥為圖騰,並因此而轉化為鳳凰崇拜。玄鳥即是燕子。在中國的上古語言之中,嬴即是燕,燕就是嬴,嬴與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說少睥金天氏是嬴姓,合乎歷史的事實。

少皓金天氏是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原始手工業與原始金屬製造業和金屬制器使用的創始人。除此之外,少嗥金天氏還是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代原始古樂的發明人。少眸是其名,金天氏為其號。由於少嗥是以金德居於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號之中有“金”。

少睥金天氏也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第一位天文曆法的學者。據宋代羅泌《路史》中的《後紀七》所記,少(白皋)金天氏領導下的鳥夷族,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早確定星宿的部落。少睥金天氏曾“法度量,調氣律,行二十有八宿”,運用天文學的原始知識,來測定天上的星座和確定方位,並以此來記錄氣節,故而在其名號金天氏之中有“天”。

少(白皋)金天氏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帶。據《通典》所記:“北辰為睥宗。”意思是說北方的星辰是以嗥作眾氏族的宗主,即少(白皋)金天氏是眾鳥夷族部落的領袖。《帝王世紀》中言:少嗥金天氏“作樂曰九淵”。所說九淵又稱大淵,即為今時的渤海;因少(白皋)金天氏所領導的鳥夷族人當時居於渤海,少嗥金天氏故而作九淵樂曲,歌頌自己的故鄉。此後,少嗥金天氏帶領鳥夷部落南遷至山東南部。據《路史》一書《注》引休子云:“少昊(嗥)生於稚華之野。”稚華即是今河北鹽山縣東南。後率眾鳥夷族人南遷,“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謂之窮桑帝”。窮桑和曲阜都在今山東曲阜市。所謂登帝位,實際上是被鳥夷族人正式推舉為鳥夷族部落聯盟的首領。

2.受姓始祖----造父

鳥夷族的第三位傑出的首領伯益與玉女的長子鳥俗氏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夏朝還國事太平。鳥俗氏大廉的長子名叫費昌。費昌繼承部落首領之位時,正是夏桀當政之際。在夏桀當政時,朝廷大臣們幾乎都在荒淫無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關心江山社稷、敢於直諫的大臣,或被莫須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貶官革職。廣大勞動人民遭受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嚴重和殘酷,夏王朝的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日益尖銳。

面對人民民眾日益高漲的反抗情緒,費昌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擔憂。他再也不能緘默不語了,於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多次向夏桀進諫,勸其儉奢華、輕賦稅,減輕人民的負擔,以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荒淫無道的夏桀不但不聽其勸告,反而認為費昌是在收買人心,圖謀不軌,於是暗中下令將費昌入獄待斬。費昌事先得報,舉家逃到了正在匯集天下英雄,商討滅夏大事的商國。

夏桀統治的後期,夏朝的天下已開始分崩離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諸侯各自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商丘)地的商湯治政有方,國事興旺。商湯委任賢人伊尹為相,委以國政,征服了與商為敵的部落葛(今河南寧陵北),並先後滅掉了韋(今河南滑縣)、顧(今河南范縣)兩個諸侯,又滅了昆吾氏(今河南濮陽縣),開始舉兵西向,準備與夏桀爭奪天下。費昌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避難逃到了正處於旭日東升之勢的商國。

費昌是當時頗有聲望的一位賢臣,伊尹早就建議商湯與其聯繫,以便削弱夏桀身邊的力量,今見費昌避難本國,商湯與伊尹都無比高興,於是立即召費昌入宮,三人連夜商討滅夏桀的大事。《史記》中的《秦本紀》記曰:費昌“為湯御”。即指費昌充當了商滅夏的開路先鋒。費昌統兵伐夏,夏兵多於戰前倒戈,商兵勢如破竹,夏桀只得親自統兵迎戰。費昌“敗桀於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鎮),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顯赫戰功。

從商湯開國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費昌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贏姓多顯,遂為諸侯”。其子孫後代,“或在中國,或在夷狄”,遍布於九州之地。費昌之子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孫名中(氵+橘-木),任商朝西戎(今甘肅省)守土官。中潔有子蜚廉,蜚廉善跑,惡來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頗得商紂王的器重。紂王憑藉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穩王位後,即行暴政,舉國上下怨聲載道。蜚廉知紂王無道,必無善果,於是藉口為紂王尋找神石棺而離開京城,隨後隱居於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於山西省霍縣東南)。惡來因為是紂王的貼身護衛統領,故而未能走脫。後來周武王伐紂,惡來盡職而殉身。惡來的後代由蜚廉撫恤養大,逐漸繁衍成日後強大的秦族,仍繼承舜帝賜給遠祖伯益之姓——贏。

蜚廉退隱霍太山後,因而避免了戰爭之禍,並喜添一子,取名季勝。季勝有子名孟增,自幼聰明過人,對商朝的甲骨文造詣頗深,因而“幸於周成王”,被周成王召人宮內,當上了講學的太學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獎,被賜封於皋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交界之處的河套地區)。孟增以地名顯貴,被周成王賜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於周穆王,並因功受賜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由此而得姓為趙氏。

漢代的大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這樣解釋“趙”字的:“趨趙也,從走,肖聲。”又說:走“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從走。”再說: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依據許慎的考證,“走”與“肖”二字結合為“趟”字(今簡化為趙),“趙”的含義就是親近的隨從僕人。正如許慎所言,趙姓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親近車御,並因此而受賜趙城,獲得趙姓。

造父為少嗥金天氏的十三代孫。造父因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為周穆王的親信隨臣。造父與周穆王歲數相近,並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愛收養天下的名馬,擅長狩獵。周穆王於是封造父為御馬官,專管天子車輿。一日,造父游潼關馬市,發現了六匹毛色無雜的駿馬。其時,周天子的車乘為八匹駿馬,並且品種統一,毛色一致。造父心想,買下了這六匹駿馬,若留下自己來用,其品種優於周穆王車乘之馬,自感不妥;若送與周穆王,又還少了兩匹。若不買下這六匹駿馬,造父內心實在難以平靜。這樣,造父在馬市上轉了一天,直到得知這種駿馬在潼關東南山中的桃林地方還可以找到,就毫不遲疑地買下了這六匹駿馬,並親自深入東南山桃林去找尋同一毛色的駿馬。

據《史記》中的《趙世家》正義所云:桃林之地,“廣闊三百里”,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捕獲千里駿馬,談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風餐露宿,人蛇蟠之川,闖虎穴之溝,終於獲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駿馬兩匹。造父將所得之八匹千里駿馬送給周穆王。周穆王萬分喜悅,立刻更換新輿,並賜造父深入桃林親自捕獲的兩匹千里駿馬名為“驊騮”、“驪耳”。從此以後,“驊騮”“驪耳”就成為讚美千里駿馬的代名詞。

周穆王自從換了新坐輿後,喜歡得不得了,對造父更是倍加寵愛。周穆王有時高興,還常賜造父與自己同乘。一日,周穆王召造父與自己同乘,出都城豐鎬(今陝西西安),縱馬西向,八匹千里駿馬如騰雲駕霧,不一會就將隨行的衛隊遠遠地甩在身後,不見蹤影。周穆王和造父,君臣二人,乘興揚鞭催馬,不出半日就來到了西域。兩人第一次來到西域,見地廣人稀,山川壯麗,景色古樸,大大異於關中;加之珍獸猛禽遍地,激起了他們射獵之心。君臣二人追禽趕獸,好不得意;所乘千里駿馬又十分貼近人意,真乃隨心所欲,意到車到,心想事成。不出一刻,車輿上就堆滿了射獵的珍禽異獸。

其時天色已晚,難以辨別回關中之道。君臣二人決定在西域寄宿一夜。二人已感疲憊,於是不講君臣之禮,二人並肩躺在車輿上,任憑千里駿馬在西域千里荒漠上馳騁。良駒識途,千里駿馬通神靈。八匹千里駿馬賓士了近半個時辰,將君臣二人送到了西域瑤池。瑤池乃凡人難以見到的仙境,主宰西域的土地娘娘西王母就住在這裡。《史記》中《趙世家》篇的《索隱》記載:周穆王與造父得到了西王母的熱情款待,並在瑤池之上“與西王母觴”,三人對飲仙酒“作歌”,周穆王與造父都“樂之忘歸”。正在此時,傳來徐國(在今江蘇泗洪縣南)徐偃王造反的訊息,穆王非常著急,在這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時發兵打敗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北)之地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的後裔便以封邑為氏,稱為趙氏。造父受周繆王(即穆王)賜,得趙城為趙氏,下傳六世至奄父,名公仲,為周宣王近御,助“宣王中興”,趙姓初興。

趙姓起源 趙姓的起源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