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族譜

周姓族譜的譜序

1)非其本姓所寫的譜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學家為江西吉水周氏家譜寫序。如:解縉的《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楊榮的《周氏族譜序》(此譜為明初翰林院編修周敘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譜序》(此譜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彥奇、國子監博士周歧鳳重修)。

清朝中葉,錢大昕撰的《周氏族譜序》,它介紹了明代上海周氏與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該序說:“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遷居嘉定,百餘年來,本支蕃衍。”這段話,對於後人考察上海周氏與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序讚揚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譜:“今觀周氏之譜,詳其所當詳,略其所當略,缺其所當缺,洵(xun,實在)可以為後嗣法。”

2)周姓人士寫的譜序。

明初周是修寫《周氏小譜序》。還提出了一個修譜原則。

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刊行的浙江《山陰前梅周氏宗譜》卷一轉載的明代正德元年(1506)周用文撰的《塗山公譜自序》

家譜和族譜

周姓人十分重視家譜和族譜,有修撰家譜的傳統。

周朝建立後,專門設立了負責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務管理的官員“小史”,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官修譜制度。後來傳世的《世本》和《大戴禮記》中的《帝系篇》,便是當時修撰的周先王的傳衍情況,明顯帶有後來家譜的性質,因此被公認為是現存我國第一部姓氏學專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譜。

周姓人真正的家譜的出現應是在魏晉以後。魏晉時期,由於門閥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區分士庶,當時人對於譜牒十分重視,一時間,譜牒學提高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人們重視譜牒,紛紛撰寫家譜。東晉時期,著名譜牒學家賈弼之編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譜》712卷,其中就包括了當時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譜、廬江舒城周氏譜以及義興陽羨周氏譜。

周姓人為了更準確記載自己家族源流及發展歷史、分衍情況,私撰族譜。由於時代久遠,這一時期所修的周氏族譜已亡佚殆盡。

唐代,大一統的局面,更加有利於修撰譜牒。官方、私家修譜之風極為盛行,周姓人的家譜內容也進一步豐富。保存至今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譜》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黃岡周氏兩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後,家譜的修撰越來越多,清朝以至民國以來,更是修譜成風。由於修撰時間距今較近,很多家譜都能保存下來,特別是明清以至民國所修家譜。有的家譜根據發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譜中,對周姓人影響最大當是一些為族人所訂立的宗規、宗訓。

一些周姓族譜,還標明了自己的堂名,通過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獨特的文化旨趣。堂號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於標榜和區別的標誌,大多數周姓堂號都是根據與周姓發展密切相關的地名、名稱等來命名。

周氏族譜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