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普米族的由來
普米族在歷史上有多種不同的稱謂。漢朝初年,普米族先民分布在氂牛王屬地,被統稱為“笮”、“氂牛夷”。晉代,普米族被稱作“西番”。唐代,普米族地區屬南詔勢力範圍,普米族先民又被南詔統治者統稱為“東蠻”。隨著歷史的沿革,許多稱謂逐漸被淘汰,而“西番”的稱謂卻延襲了下來,並屢見於漢文典籍。但“西番”一詞在歷史上,曾泛指滇、川、青、康一帶藏緬語族的各少數民族,普米只是西番眾多支系中人數最多的一支。
漢族和白族稱普米族為“西番”,彝族稱之為“窩朱”,藏族和納西族支系摩梭人稱之為“巴”,麗江納西族稱之為“博”。
普米族自稱“培米”。“培”意為白,“米”意為人,有白人的含義。“普米”是普米族人比較統一的自稱,這一稱謂在不同地區的普米族中又有語音上的差異。寧蒗的普米族自稱為“普日咪”、“啪咪”,蘭坪縣的普米族自稱“普英咪”、永勝、麗江等縣的普米族自稱“普米”、“平米”、“批咪”等。四川省木里、鹽源、冕寧和九龍縣也有部分普米族自稱“拍咪”的,但這批普米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劃為藏族。
1960年,國務院根據普米族的意願,正式確認滇西北的“普米”為單一民族,並定名為“普米族”。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
1.大過年
普米族的春節過三天至半個月,在寧蒗以臘月初十為歲首,而蘭坪和雄西普米族則在正月過春節。蘭坪一帶有殺牛、豬宴親的習俗,無論來客多少,總要饋贈每人一份火烤時肉和一碗骨頭湯,以示“親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臘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長主祭“鬥神”,以敬“鍋樁”,然後全家老小圍繞火塘,吃團圓年飯,並以三個飯糰餵狗。大年初一清晨,各家用糯米粑粑、豬肉、香菜、清酒、水果等供品祭鍋樁,並派人至深山密林祭龍潭;其間的禱念詞,提及氏族內各家祖先亡靈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新年祈豐收,接祖先驅鬼邪。
春節期間,普米同一氏族的人邀約集體上山放牧,共同聚餐,各家帶去豐盛的菜餚食品,有酒、肉、糌粑、灌腸、豬腿、豬肝、豬心、豬腰、大米飯糰等。飯糰必須做得大大的,預示來年牲畜個個長得碩大肥美。青年男女舉行賽馬、打靶、賽跑、捉飛鳥、摔跤、踢毽子、打鞦韆等多種娛樂活動。
2.大十五節
寧蒗普米人在臘月十四日穿戴鮮艷的節日新裝,扶老攜幼上山露營,舉行篝火晚會。次日供“嘛呢堆”祈禱求福,青年男女唱歌、跳舞,通過活動加強聯繫,談情說愛。解放後,革除了宗教內容,增添了許多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節目。
3.清明節
這是蘭坪、雄西一帶普米人民三大節慶之一。活動內容大體與鄰近地區的白族、納西族相似。家家門前插柳、上墳祭祖,青年男女到河邊野餐。
4.端午節
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前往深山繞岩洞,這是一個宗教節日。人們在岩洞的石坑上點酥油燈,熏走鬼邪病痛,吃蜂蜜粑粑,然後到瀑布下洗澡、歌舞。
5.轉山會
夏曆七月十五。蘭坪普米族和白族一樣要過“中六節”,請“師畢”到家中念經,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6.嘗新節
每當大小春收穫的季節,普米人民要舉行嘗新節,家家戶戶把新糧先釀成一壇壇美酒,並煮新米,敬供灶神,點上燈盞,祭祀祖先,人們才開始吃用新糧。當天還宰雞殺羊,煮豬膘肉,宴請新友,慶祝豐收。普米族在"嘗新年"時和過年時一樣要給狗餵飯糰。
7.小過年
又稱普米過年,在每年的臘月初六這天,據說這天是普米祖先的誕辰日,所以活動多是進行些祭祖先、驅病魔等的宗教活動。
8.大公節
流行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當地又稱跑馬節。節期原在每年農曆十一月間,後改在正月擇日舉行。節日主持人由村寨中有威信的家長輪流擔任。他負責湊集買氂牛的錢和分配牛肉。過節時,全寨男女老少穿新衣,大人在家打掃衛生,準備節日食物,青少年們則到殺牛場去看熱鬧。由於各村寨過節的日子不同,所以走親訪友者不少,客至,必以氂牛肉敬客。青年男女亦趁節日。走村串寨,結交約會朋友,談情說愛。
9.車幸節
“車幸”是普米語音譯,意為駕牛。流行於雲南省普米族地區。節日早起,不得貪睡。以紅紙纏包牛犄角,牽到村頭自家田裡耕一圈地,希望當年獲得豐收,人畜興旺。然後回家,帶上八種菜餚和一些米飯,還有彩紙、酒等祭品,趕上牛,到村寨旁的“車幸場”參加祭祀儀式。大家把祭品擺在牛群前,把彩紙旗插在酒的供案旁,接著撒彩紙片,寨老從各家食品中取點菜、飯、酒,供在牛群前面的大石板上,小伙子們便分頭給自家的牛餵飯菜,灌點黃酒。餵食畢,主祭人掌犁駕牛,在附近田邊犁一圈,表示又開墾了一塊新的土地。收犁卸牛,鳴放爆竹,牛群騷動,活蹦亂跳,精神抖擻,勁頭十足。眾人開壇飲酒,祝福牛壯人壽,五穀豐登。
10.蘇里瑪節
“蘇里瑪”是普米語音譯,意為酒,可譯作嘗酒節。流行於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無固定日期,一般在收穫季節舉行。節期1天。過節日每家開一壇新釀成的水酒,除自己品嘗外,還要互相贈送品評,看誰家釀的酒最醇香爽口,甘綿味美。這天,每家都要以新米飯或蕎麥麵粑粑祭供灶神與祖靈。親友互訪,殺雞宰羊屠豬,以慶豐收。飲宴時需以飯糰餵狗,表示對狗給普米人送來五穀種的謝意,還要於席間唱釀酒歌、敬酒歌、盡情盡興、盡歡盡樂。
11.祭龍潭
流行於雲南省蘭坪、麗江一帶普米族地區。普米族有較濃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習俗,尤其崇拜虎,崇尚白色。他們把瀘沽湖稱為猛虎湖。他們在新年的大清早要去“搶水”,認為生命離不開水,白雪可以化為水,水結冰是白色,打起的浪花飛沫也是白色,因而崇拜之。節日裡,家家都帶著祭品到井泉、溪流、潭塘邊去焚香祭祀,一般都是去附近供人飲用的水源或湖潭之濱。普米族把龍潭神視為保護神。傳說過去普米人為躲兵燹,離鄉背井去逃難,臨行前便把帶不了的東西都藏了起來。待他們重歸故里時,其他東西全部被毀或被掠,只有藏在井裡的飯碗還好好的,便認為是龍潭神保護了自己的飯碗,民以食為天,故祭之。
12.火把節
火把節是拉祜、彝、白、僳僳、納西、哈尼、佤、布朗、普米等兄弟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除佤、布朗、普米族外,其他六個過火把節的民族,其語言都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等省區大多數以上各民族地區。節期除黔西彝族於農曆每年六月六日開始外,其餘各族的火把節,均於六月二十四、五日開始,連續過3-7天,最多達半個月。節日活動內容,各地有別,基本相同的有以下幾點。一是節前準備各種松明火把,有的高達10米多,於節日夜點燃,舉火把走寨串戶繞田角,敲鑼打鼓奏樂並歌舞吶喊,意在驅邪殺蟲祈豐年。二是祭祀活動,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殺豬殺雞,祭田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是篝火晚會,跳火堆,舞蹈對歌,覓友擇偶;舉行民眾性的賽馬、賽歌、頭牛、摔跤、射箭、拔河、盪鞦韆等文體活動和地區性的物資交流與集市貿易。解放後,節俗中的迷信內容大增,使火把節成為民族團結和預祝豐產豐收的盛會。關於節日來歷,清《昆明縣誌》載:漢之時有彝婦阿南,其夫為人所殺,南誓不從賊,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列,國人哀之,因為此會。一雲南詔皮邏閣會五詔於松明樓,將誘而焚殺之,遂並其他,對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果被焚,慈善跡釧得夫屍以歸。皮邏閣聞其賢,欲委擒焉。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有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古代人民以火攻戰勝魔王的鬥爭。有的傳說,該節起源於彝族百姓用火把燒死天王派到人間糟踏莊稼的害蟲。有的傳說,鄧賧詔王的夫人白節(即慈善),曾組織民眾在羊角上點火把,虛張聲勢退敵兵,後人懷念她,故有火把節。起源實因當與原始時代的祭火和祈豐年有關。
13.雪門檻游山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蘭坪普米族傳統節日——“雪門檻游山節”。“雪門檻”是雪盤山脈第三大高山,海拔3600米,是境內唯一“一步望四鄉”的地方,自古就是四鄉客商和遊客往來的要塞。當春寒退盡,山花爛漫時,四鄉普米族民眾就會身挎四弦琴,攜帶黃酒和蛋肉,來雪門檻山頂草地過節。雪門檻游山節是普米族節日中人數最多而宗教氣氛較淡的一個節日。不舉行宗教儀式,有病的可上山採挖草藥,愛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試武藝;年輕人對唱情歌,互訴衷腸;有的人是來談生意。游山節的高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屬於自娛和交際舞種,人群手拉手圍成圓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邊舞邊彈四弦琴,羊皮“鼓”伴著琴聲,加強了節奏和氣勢,跳一輪共需彈奏十二個舞曲。隊形變化豐富,有單圓、雙圓、半圓、對跳、開門、翻身、二龍吐水和滿天星等。
普米族風俗禁忌
1、婚姻禁忌
(1)不完整的豬膘忌用於訂親;
(2)嚴禁姨表兄妹婚姻;
(3)屬相相剋,八字不和者忌婚配;
(4)忌與有癲癇病、精神病等遺傳病史的人聯姻;
(5)新娘在出嫁途中忌回頭看娘家,否則潔;
(6)新娘出嫁的當天忌下午入男家;
(7)結婚後,丈夫主許離異和虐待妻子;
(8)不得通姦,更不得生私生子。
2、喪葬禁忌
(1)不滿13歲的兒童死亡,不得實行火葬;
(2)在外死的人不能抬回家裡;
(3)嚴禁婦女為死者洗屍;
(4)蒿枝是用來撿火葬後的屍骨的,所以不能用稿枝桿作筷子使用;
(5)家中老人去世,出殯將靈床抬走後,需用掃帚打掃上火鋪,平時忌用掃帚打掃上火鋪;
(6)抬喪繩忌用毛繩,只能用麻繩;
(7)忌在上火鋪左上方的掛鈎上掛麻繩;
(8)平時不能用麻線系頭,麻繩束腰,即使小孩子也不能用麻線系在頭上玩耍。
3、飲食禁忌
(1)不能睡著吃飯,否則會變成蛇;
(2)給客人添飯時,不能只添一勺,必須添兩勺;
(3)添飯時,不用能反手盛飯,否則會被視為給死者盛飯,對人不敬;
(4)吃飯時不能帶有響聲,也不能隨地拋撒飯粒;
(5)吃飯時忌將筷子豎插入飯碗中;
(6)吃飯時父母不能打罵孩子,孩子不能從長輩面前走過。
4、起居禁忌
(1)清早起床後不能提到晚上夢到的不好之事;
(2)白天不能閉著眼睛走路,否則眼睛會瞎;
(4)夜晚不能吹口哨,否則會引鬼上門;
(5)晚上不能掃地;
(6)不能在家中唱情歌;
(7)不能用刀砍門檻;
(8)不能在水裡和路上拉屎撒尿;
(9)不能戴著斗笠進屋,否則晚上會夢遊屋外;
(10)不能將帽子翻戴在頭上;
(11)不能用手指彩虹;
(12)不能用掃把打人;
(13)不能用筷子打豬、打貓、打狗;
(14)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不準把洗臉水潑到門外;
(15)大年初一不出門,落水村普米族人認為一年之首如果看不到吉利的東西,會給這一年帶來災難。
5、對長者的禁忌
(1)子女必須尊敬父母,父母不得偏愛子女;
(2)子女對長者、父母不能開玩笑、講壞話和說謊話;
(3)不能在房頂上玩耍,否則不尊敬老人;
(4)不能虐待老人和聾啞等殘疾人;
(5)忌在長輩面前燒二郎腿;
(6)忌從長輩身上跨過;
(7)忌不尊重舅舅。
6、對婦女、孕婦的禁忌
(1)婦女不能在田間地頭扶犁掌耙;
(2)婦女不能殺雞宰牛,不能殺生;
(3)婦女不得披頭散頭進屋,只有家中死了老人,婦女才能披頭散頭;
(4)婦女不得披頭散髮進屋,只有家中死了老人,婦女才能披頭散髮;
(5)婦女不能參加調解糾紛、集會議事等活動;
(6)婦女不得主持敬神祭祖儀式;
(7)孕婦禁止參加各種祭祀活動;
(8)孕婦不得吃兔肉、老母豬肉、公羊肉、公牛肉、大白鵝肉、公雞肉、種豬肉、生薑等;
(9)孕婦不能坐在豬槽船上,要不能參加葬禮;
(10)孕婦不能天黑後出門,否則會引鬼纏身;
(11)婦女懷孕後,不得再與丈夫同床;
(12)婦女懷孕後,丈夫不得參加抬喪;
(13)忌出手傷害婦女,特別是孕婦;
(14)禁孕婦進到產婦家;
(15)禁產婦人經堂;
(16)產婦生孩子時,禁外人踏入產房內。
7、對小孩的禁忌
(1)嬰兒出世前,不能為其準備衣褲;
(2)汗規(或打巴)給嬰兒取名念經驅鬼時,不得有外人進屋;
(3)小孩不能玩火;
(4)忌小孩進入火葬場;
(5)忌小孩到動土的地方去耍,以免魂魄被壓。
8、對其他人的禁忌
(1)不能看不起病殘的人;
(2)不能用手指著別人的鼻樑說話;
(3)不能將腳放在比別人頭高的地方;
(4)客人離開時主人不能隨手關門;
(5)臘月三十晚上,忌有客人來家。
- 上一篇:阿昌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 下一篇:塔吉克族有哪些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