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禪院

編者按:大悲禪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叢林寺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它始建的年代,無確切文獻記載,據有關史料考證當為明代創建。清初經天津守備曹斌捐獻修建,康熙八年(1669)又重新修建。當時建築規模較小,只有西院。1940年進行擴建,成今之東西兩院。解放以後,經過重新修整,增修了四周山牆,建造了僧寮。十年浩劫,大悲院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開始了修復工作,並重塑全堂佛像。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大悲禪院也掀開了它歷史上的新篇,每逢朔望日或佛教節日,寺內香菸繚繞,人流如潮,每年接待香客和遊人百萬人次以上。但由於大悲禪院規模較小,遠遠適應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首先1995年在寺中軸線東側建成二層樓方丈院兩幢與市佛協辦公樓一幢,解決辦公及住宿條件。

2000年底又竣工新大雄寶殿工程。2003年大悲禪院提出擴建規劃的構想,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和強有力的支持,將其納入海河開發的項目加以實施。寺內自酬資金4900萬元征地2.2萬平方米,以作擴建預留用地。現大悲禪院總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約合六十三畝),待到整個擴建計畫按照傳統漢傳寺院規模建成之後,大悲禪院將以更加宏偉璀璨的雄姿矗立在海河之濱,而迎接十方信眾與國內外廣大遊客。

現在的大悲禪院東院由天王殿、釋迦寶殿、大雄寶殿 、地藏殿、玄奘法師紀念堂 、弘一法師紀念堂以及講經堂組成。西院為念佛堂、方丈室和天津市佛教協會駐所。

大悲禪院現住持是智如法師。

大悲院門前數百米之內,是一條繁華的宗教文化市場。街道兩旁售貨攤位雲集,宗教文化商品琳琅滿目。

新建的山門大悲院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門額上有趙朴初先生所書“真如覺場”四個大字。

進入山門,迎面即是天王殿。殿內中央供著笑面大肚的“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尊佛背後是手執寶杵的護法天尊韋馱菩薩 。殿內左右兩側為“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塑像。

天王殿釋迦寶殿穿過天王殿,便是原正殿大雄寶殿,現叫釋迦寶殿。殿內正中供著明代所鑄古銅鎏金千佛蓮座釋迦牟尼像 。釋迦寶殿內明代銅鑄釋迦佛祖金身像銅佛高5.2米,蓮花座重6噸,座上有9999個小銅佛。主佛兩邊站立阿難、迦葉兩弟子像。釋迦牟尼銅像前 ,是一座1994年開光安放的玉質釋迦牟尼佛造像,高1.6米 ,重888公斤,是由新加坡鄭國川居士捐贈,經香港轉運而來 。殿內兩側有十八羅漢坐像,高2米,神態逼真。左後屋角供“文殊菩薩”,右後屋角供“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和龍女各侍左右。

大雄寶殿後面是新建的大雄寶殿。殿內供奉緬甸玉佛三尊,每尊通高五米,重達三十噸,為北方玉佛之最。東西配像為護法二十諸天聖像,倒座正中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兩側塑“六聖”觀音法像,突顯大悲禪院為觀音道場。

新建的大雄寶殿大殿西側是地藏殿,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右側供奉本院圓寂的歷代住持和尚及十方僧眾覺靈等眾蓮位,左側是一些居士信徒眾蓮位。大悲殿東側是講經堂,內供觀世音菩薩、南天消災延壽藥師佛、南海觀音石刻像。

大殿的兩側設有弘一法師紀念堂和玄奘法師紀念堂。弘一法師紀念堂內懸掛著徐悲鴻早年畫的弘一法師油畫像的複製品,陳列著李叔同的生平傳略、部分著作和手抄經文等。

玄奘法師紀念堂供有複製的明代絕版的玄奘畫像,並介紹了他的生平和事跡,也陳列了他的部分經書和著作。玄奘法師的6塊靈骨中的一塊原在大悲院中供奉 。1956年,作為中印傳統友誼的象徵,玄奘靈骨移供印度那爛陀寺。現在紀念堂內,還設有一個供奉玄奘頂骨的模擬塔,塔內頂骨以照片代替。

玄奘法師紀念堂位於大悲殿右側,與左側的弘一法師紀念堂正好對稱 ,是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大師的頂骨而設定的專室。紀念堂供奉著高約2米的玄奘法師繡像,供桌上的高約1.2米的蓮座金色塔,象徵以往供奉玄奘法師靈骨的史實和因緣。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二十六歲時,決心去佛教聖地天竺(古印度)尋求真正的佛教經典。至摩揭陀國,入那爛陀寺,從戒賢為師,學《瑜伽論》等。貞觀十八年(公元645年)正月歸國,受到長安“空城出觀”的盛大歡迎,唐太宗又在東京洛陽親自接見了他 。他將所獲梵本經書657部獻於朝廷,太宗命他在弘福寺翻譯群經。經過十九年的刻苦努力,共譯出佛經75部,1,338卷,1,300多萬字。佛教由是漸盛,玄奘法師為中、印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的溝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玄奘於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圓寂,謚“大遍照”,塔於長安北原 。相傳黃巢義軍攻破長安,玄奘墓塔毀於兵火,後將其部分靈骨輾轉至南京立塔供奉。太平天國時,塔圮,後遂堙沒無人能識。公元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南京中華門外建神社時修路 ,從地下發現了供奉玄奘法師頂骨的石函 。當時便被日本侵略軍拿走一部分,留下來的一部分共分成五份,分別供奉在北京、天津、南京、廣州和四川。天津一份於公元1954年供奉在大悲禪院。公元1956年應印度政府的請求,經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天津大悲禪院供奉的這塊頂骨送往印度,以加強中、印兩國的文化及佛學的交流。

玄奘法師紀念堂還展示著“玄奘法師生平業跡”、“玄奘法師西行求法路線圖”、“玄奘法師譯經年代表”以及“關於玄奘頂骨”等文字說明資料。同時還陳列著玄奘法師主譯的部分經論與典籍,並珍存許多有關玄奘法師生平事略及其墓塔、靈骨等照片文獻。

弘一法師紀念堂位於大悲禪院內的大悲殿西側偏室 。堂門前懸掛老居士龔望用雞毫所書的漢隸“弘一法師紀念堂”金字匾額。紀念堂內正中懸掛中國著名大畫家徐悲鴻先生的為弘一法師所作的油畫肖像的仿製品。畫像前設案,案上供奉弘一法師盤膝端坐的銅像,高約1米,神情安逸 ,滿面慈祥,為弘一法師得意高足廣洽法師所捐制的。弘一法師像左右懸掛楹聯一副,上聯是:“發心來正覺”,下聯是:“忘己濟群生”,兩端是影印法師的手書《阿彌陀經》的前後段。

紀念堂兩側懸有玻璃鏡,有法師生平簡介,《華嚴經偈》影印件、翻照的大師玉照以及書法篆刻影印件。有展櫃四個,陳列大師手書佛經、著述的影印件,另有今人所作弘一法師年譜、傳記、紀念文章等書件,供瞻拜和懷念。

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家姓李,名文濤,字叔同。又名成蹊、岸,別號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李叔同天資穎慧,除善詩文、書法、篆刻之外,尚能精鑑古物,通曉音律、戲劇。曾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學習西洋繪畫和音樂。是中國現代話劇、繪畫、音樂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落髮出家,法名演音、法號弘一 。同年9月在靈隱寺受具足戒,一心學佛,專研戒律,有南山律宗大師之稱,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聲播海外的一代高僧,1942年10月13日於中國泉州圓寂。

法師的故居也臨近大悲禪院,法師生於此地,學於此地,在古剎大悲禪院建紀念堂,是很有意義的。許多鄉人前來瞻仰參拜,國內外知名人士,也有不少前來晉謁。1990年在天津市河北區弘一法師故居建起了《李叔同書法碑林》,並鑄有坐像;1992年成立了“李叔同研究會”。大悲閣(待建)藏經閣(待建)

大悲禪院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