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前大眾文學中的道教文化內涵(2)
三
道教超越理論的另一個核心觀念是道術:以術顯道。
道教徒當然都崇“道”。但是,道體是虛無的,僅崇拜或信仰本身,決不足以彰顯道的幽奧神通。道教徒構想了許多更為具體的手段來彰顯道體,以實現終極的救贖。按照筆者個人的觀點,在道教超越理論中,這些具體的手段又分成兩個大的派系,一是前已談到的貴生論,另一則是道術。道術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本質意義?《秘要訣法》這樣解釋:
道者,虛無之至真也;術者,變化之玄伎也。道無形,因術以濟人;人有靈,因修而會道。人能學道,則變化自然。道之要者,深簡而易知也;術之秘者,唯符與氣藥也。符者,三光之靈文,天真之信也;氣者,陰陽之太和,萬物之靈爽也;藥者,五行之華英,天地之精液也。妙於一事,則無不應矣。⑦
這已經說得很明白:只要深刻把握符、氣、藥三術中其中一種的精髓並能運用無礙,基本就能得到終極解脫,“無不應也”。
貴生與道術當然不是對立的或者互不相干的兩種理論,但道術的修煉原則畢竟與貴生觀有根本的區別。貴生論的關注重點,是個體的修煉,而道術,卻比較強調藉助外界的力量:“籙者,亦云籙三天妙氣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⑧藉助了這種外界的力量,個體或能夠完成絕對的超越,或能夠藉助絕對的道體的力量完成某些超越自然的奇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有限的超越)。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里,人文知識界非常輕視道術的內涵價值,大部分研究者將之視為道教落後愚昧的標誌。甚至連道教學者也把道教研究“遠遠擺脫了舊時代重畫符念咒、抽籤卜卦、扶乩下神、降魔除妖那一套” ⑨當作是一個可值慶賀的事情。這種觀念在近年來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文學界認識到,“道教區別於世界其他各大宗教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術顯道。所謂以術顯道乃是通過對各種證道方術的展開來彰顯至精至微、玄冥難測的道”。⑩離開道術來做研究是難以觸及道教神學的核心問題的。不僅如此,從超越性問題研究的視角來看,也很難貶抹道術理論的神學內涵。
幾乎在學術界觀念轉向的同時,大眾創作對道教的道術文化也給予了重新的關注目光。在1949年以來的中國文學的寫作中,道術的話題一般是被寫作者直接漠視的,偶被提及,也大抵與迷信、騙術相關。但近年來,主動師承民國時期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式寫作風格的作家已越來越多。當然,當前的創作與民國時期的創作風貌也有較大變化。
一是在題材範圍上。還珠樓主等一批作家所關注的道術範圍是很有局限的,他們最偏愛的話題是煉器,另外對役靈、煉藥、術數間有涉及。但對道術中更為重要的門類如符咒、科儀等基本沒有觸及。而當前的大眾創作可以說遍及了道術中的各個門類與旁枝。一些作者甚至還頗有創造新的道術的熱情。
二是在影響範圍上。民國時期還珠樓主等人的仙道武俠小說儘管名氣很大,但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其實是極為有限的。除了有限的幾個作者,沒有人會考慮在小說創作中化用道術題材。即使在武俠小說界內部,大部分作家走的仍然是比較寫實的道路。後來以梁羽生、金庸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主要繼承的就是寫實路線的法統。但在當前的創作中,情況卻大不相同。道術文化甚至有點泛濫成災的趨勢。除了所謂的“仙俠修真小說”,其他流行小說類型的文本中往往也穿插了許多涉及道術的內容。甚至像魔法小說這類世界觀構架與中國傳統觀念有明顯區別的小說類型,亦常常夾雜了一些極有中國特色的術數、煉藥與內外丹道等觀念。
當然,喜歡道術文化是一回事,創作者對道術的本原是否真正有所理解,則是另一回事。當前大眾創作涉及道術的雖然多,但其描寫多半是建立在原型記憶、不成系統的知識學習、興趣(信仰)以及創造性虛構這幾種精神元素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因此,這些描寫在多大程度上觸及了道術的本質問題,是可疑的。一部名叫《符咒師》的作品這樣介紹符咒術的源起及其地位:“符咒具有役鬼遣神之妙用……其效固可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神明變化,靈異且不可測也。符咒之術由來久矣,黃帝受之於西王母,李耳盡發其秘,憑符咒而開道教。從者眾矣。後當春秋戰國世,術者見世終不為也,乃退隱森壑,以修養為事。符咒幾於絕也。至漢順帝時,有張真人名陵者出。得異書於石室,入蜀之鶴鳴山,息居修煉。以符籙而為人治病,驅鬼,役狐,無不立應。”11作者還假想了一個符咒套用的龐大系統。可以看出,小說中關於符咒源流及符咒體系的構想,只是略略觸及了道教符咒的皮毛,其主體部分,完全出於其個人的向壁虛構。
基於上述的討論,可以認為,當前大眾寫作群體對於道教文化的運用,形式大於內容,想像大於理性的認知。但這是否意味著大眾對於道教文化的熱衷只是類如時尚流行一類的文化現象呢?筆者認為絕不能輕率作這種結論。大眾創作雖然只是淺層次涉及了道術文化的皮毛,但沒有疑問,創作者們是在追憶那些飄蕩在記憶深處的道教文化的原型意象。這種追憶的熱情,正顯示了當前中國大眾文化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價值取向。許多大眾作家試圖以道教為主幹建立一種中國式的神學系統,以此,他們期望能夠對當前流行的世俗主義、科學樂觀主義所造成的人類精神層面庸俗化的趨向有所補救。這種努力在構設之初當然不免混亂、膚淺,但這種思想工作的方向卻應當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關注。
註:
① 起點文學網(www.qidian.com),至今聲稱已擁有40餘萬種網路原創作品。本文提到的各大眾文學文本,若不加說明,均可在該網站找到。
② 荊軻守著:《風起紫羅峽》“前傳:紫羅峽之夢”《卷一:來往南海見碧霞·慷慨賜藥承恩情》。
③ 我不是申公豹著:《再起封神之我是申公豹》第62章《土行孫得道》。
④ 《再起封神之我是申公豹》第74章《鬥法,白玉見功》。
⑤ 《再起封神之我是申公豹·書內注處淺談:好吧,老申就再出來說兩句》。
⑥⑩ 張廣保著:《唐宋內丹道教》,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頁。
⑦⑧ 張君房編:《雲笈七籤》,李永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1005、1006頁。
⑨ 李養正著:《當代中國道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157頁。
11楊曉波著:《符咒師》“引子”《符咒之原始》。
(作者:陳奇佳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
- 上一篇:道教:陸修靜
- 下一篇:《老子想爾注》與五斗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