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音周易起名法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一首《哭晁卿衡》的詩:“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詩中的晁卿衡,是唐開元年間日本來華留學使者原名阿倍仲麻呂,到中國後他先改名“阿倍朝衡”,後改為“晁衡”(朝通晁),他曾任唐司經局校書、左拾遺等官職,結交了李白、王維許多朋友。由晁卿衡一例可以看出,民族間的交流融食、國家間的交際往來,不僅反映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而且在人的姓名上也表現出來。古代的呼延、宇文等姓均是少數民族姓的譯音,今天如果統計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周圍一些人的名字也帶有少數民族或外語譯音的色彩,如周多吉、呼爾特、楊舒曼、劉喬治、馬麗莎、韓尼斯、紀因斯坦等。
外國譯音周易起名有多種情況,有的表示與外國的聯繫,反映了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與國家間的親密關係。例如在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許多外國友好人士來到中國,積極協助中國人民的民主革命,他們的名字也大多由本名而音譯為中國名字,乍一看來,似乎真的是中國名字呢,如艾黎、白求恩、柯棣華、馬海德等。又如50年代中蘇友好時期,不少孩子周易起名帶點蘇聯味,如徐安娜、劉斯基、方麗亞、韓維奇、喬莎等。
有的是時尚或有趣,有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港、澳、台地區,如王布朗、謝埃倫、林切爾、陳安妮、吳麗娜、李海倫、萬福特、柯莉亞、丁保羅、胡杰民、郭菲莉、高吉太郎、沈芳娟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有點洋味的名字就可能受到嘲弄和譏諷,以致被迫改名,而近年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圖新鮮有趣,給孩子取個帶洋味的名字,還有些人趕時尚,給孩子取一個譯音名,更有人以“洋”為美,不僅給孩子,甚至也給自己取一個洋味十足的名字。由此也可以看出取名者的思想情趣。
譯音周易起名的是表示一種志向與願望。如寫《暴風驟雨》等作品的作家周立波,原名周紹儀,他改“立波”之名乃取自英文自由(1出erty)一詞的譯音。有一些球迷,仰慕球王貝利等人,他希望兒子將來也踢足球,所以為兒子周易起名貝利。譯音周易起名的是因為出生在國外或出生時父親在國外留學,所以取一外文譯名或外國地名譯音。如塞納(巴黎塞納河)、哈佛、弗吉(美國哈佛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等等。
外國人的名字與中國人的一樣,也都具有其特定的含義。在以外國譯音周易起名時,一定要注意弄清楚原文是什麼意思,才能做到名實相副,否則是會鬧笑話的。以英國、美國人名來講,一些常見的姓名的含義是很有趣的,如Alice艾麗斯,含義是真理; Anne安妮,含義是優雅、仁慈、祈禱;Catherine凱薩琳,含義是純潔;Helen海倫,含義是光;等等,如果我們不加考慮地去模仿,比如Ursula厄修拉,原意是母熊,如果是一個葛姓的小伙子,用諧音取名葛修拉,意思是葛母熊,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嗎?
- 上一篇:怎樣周易起名
- 下一篇:借用成語構思周易起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