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名特點(2)

至於在名字中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其原因在於南北朝人大多篤信佛教或道教,佛教中的“僧”、“惠”、“曇”等字和道教中的“道”、“玄”、“靈”等字都是各自宗教的代表字,被用在名字中當然是宗教信仰的標誌。諸如此類的名字有王僧達、陸惠曉、王曇首、蕭道成、王玄漠、謝靈運等。據日本 《 東洋史研究 》 的有關文章統計,當時的人名僅帶“僧”字的就有122 人,帶“曇”字的39 人,可知當時用名字反映信仰的風氣之盛。歷史發展到隋唐五代時期,人們起名又出現一些新的特點。根據馬來西亞學者蕭遙天在 《 中國人名的研究 》 一書中的研究,當時人喜歡在起字時只用一字,稱呼卜標榜排行,名字中喜用“彥”字。屬於第一種情況的人名有房玄齡字喬、張巡字巡、徐堅字倫、謝逸字海等;屬於第二種情況的人名,從當時人韓愈所寫一首詩的名字中就可看出。這首詩名字即 《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網、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只學士 》 ,其中的人名分別代表王涯、李建、李程等,詩中稱呼的都是他們的排行;第三種情況則主要集中在唐末五代。由於“彥”字指才華出眾的傑出人物,加上當時世風日下、朝中乏人、社會動盪,所以許多人都以“彥”字起名,僅唐末至宋初幾十年間,以“彥’,起名的大小人物就有145 人見於史冊,其中的知名人士有唐末宰相徐彥章、後梁都指揮使楊彥洪、南漢大將伍彥壽等。甚至有些人想起帶“彥’,字的名字而找不到適合的字與之搭配,只好借用別人已經叫響的名字。

如當時僅名“彥章”、“彥威”、“彥卿”的人就各有7 個,“彥超”有H 個,“彥進”有4 個,“彥溫”、“彥韜”各有3 個。整個官場政界,幾乎成了“彥”字人名的天下。入宋以後,由於自王莽以來忌起雙名的習慣從南北朝開始逐漸破壞,特別是伴隨民間修家譜風氣的盛行,“字輩+本名”的起名方法被廣泛採用,雙名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人們起名的形式也基本固定下來,有了字輩起名、排行起名、音序起名、用典起名、陰陽五行起名,以及雙名、單名和名、字、號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大多歷遼、金、元、明、清保留到近現代,有些還一直沿續到今天。其中僅就雙名而言,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我國在宋代以前的雙名使用率還不到人口總數的一半,但在宋代以後,無論是貴為一國之尊的帝王還是普通百姓大都採用雙字起名。至明清時,雙名已占人名總數的60 %一70 %。另外,由於文化高度發達,加上佛、道等宗教的衰落和科舉制度的盛行,人們在起名時喜歡用一些與文化有關的字,一些飽學之士更喜歡在幫人起名時引經據典,以至所起名字的文化含量大為增加,文、德、儒、雅、士等也成為人們起名時經常使用的字。其中如北宋詞人周邦彥的名字,就出自 《 詩經 》 “彼其之子,邦之彥兮’,。另據宋人俞成 《 螢雪叢說 》 記載,當時崇拜顏回的人起名“稀顏”或“望回”,敬慕韓愈的人起名“次韓”或“齊愈”。宋代以後,這種起名方法也不斷得到發揚光大。以上是我國歷代起名的一般情況。當然,歷史上的名字問題遠非這么簡單。如在通常的名和字以外,一些特殊行業的人還有“號”,而“號”又可進一步分為別號、雅號、綽號、尊號、溢號、道號等同樣,僅僅是“名”一項,又可分為別名、幼名、冠名、假名、戒名、訓名、藝名、筆名等,另外在男名和女名的起法上又有許多不同的特點。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歸納為一點,即由於歷史上各個時代的背景不同,不同時期的名字大都帶有當時的烙印。了解這些不同的特點和知識,不僅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名字的作用,也會開闊起名的思路和視野。

古代人名特點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