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詞諧音起名

借詞諧音起名

同聲起名法就是利用某些字詞在語音上的相同或相似這一特點,互相假借,表情言志。

在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同聲起名的有利條件,再加上人名主要用於稱呼,往往有意無意地表現出與本字同音的不同字的意義,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賦予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龐博”、“錢芳”、“錢進”這些名字,除了廣識博學之意外,還有暗示的另外一層意義在裡面。

有很多同音不同形的名字,聽到就會令人聯想翩翩,從而使名字更有內涵,更耐人回味。

貶義起名多用於文學作品,還有我國農村有傳統的風俗,起個壞名好養活,在農村這是挺常見的,而在文學作品中的貶義名字,就是作家幽默的暗示了。比如我們以前看的一部電影,古妝戲裡面有個糊塗縣官就叫“胡來”,一聽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個好縣官了。還比如各種影視、小說作品,常可見到這類名字,也有種種化名等。比如鐵凝的小說《永遠有多遠》的女主角“白大省”,就暗含“白白省悟”的悲傷情緒,又如電視劇《新星》有一位村幹部叫“潘苟世”,他脫離民眾,仗勢欺人,既有“苟活於世”的意思,也諧“狗勢”之音,暗含“狗仗人勢”之意。

用諧音起名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美化”,把不太文雅的小名用同音字一換,就成了一個美麗、深刻的名字。

比如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名字,就是從小名“平娃”演變而來的。再如乳名小丫長大後變為“曉婭”。

中國的傳統,姓和名是一體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對名字的諧音一定要綜合起來總體考慮。

比如:“信”字,意、音皆好,用作名字很有男子氣概。如果姓吳,稱吳信,聽起來與“無信”有何區別本來姓歸姓,名歸名,但連在一起讀來卻不太好聽。從以上諧音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諧音用得好,可以使姓名相映生輝,諧音用得不好,使人容易從其名字上聯想到他的個人,有時還會給人留下取笑的話柄。姓氏的諧音尤其需要加倍留意,歷史上為諧音所累,最為有名的個案要算是慈禧怒貶王國鈞(與“亡國君”音同)了。國君亡而國不存,也難怪最愛迷信的慈禧忌諱。“王”姓是中國一大姓氏,使用得當則可大放華彩。

如元代《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北宋宰相王安石,著名作家王蒙、王安憶,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著名詩人王維,當代評論家王乾等等。雖是大姓,但使用不當則會使人聯想到諧音“亡”上。如王佳,看上去也算是一個好名字,但聽來卻與“亡家”近似同音。以父母的姓聯合起來起名,現在似乎是越來越流行的時尚。兩個姓氏如能珠聯璧合,也是很有意義的。如“金珠”就是“金”和“朱”的結合。“辛”“甘”結合起來也很巧妙,還有“董”“李”也是很有意味的兩姓結合名。隨著人們文化知識的增多和修養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符號——名字了,因此,起名時一定慎重研究,三思而後行。起個好名字,享用終身。

借詞諧音起名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