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由來與奧秘

農曆的由來與奧秘

要徹底揭開八字的神秘面紗,就必須對中國傳統曆法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因為八字的排列是根據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乾支紀時”方法來的,而乾支紀時方法又以農曆為基礎,所以我們有必要先對曆法作一系統簡介。

大家都知道,在長度單位中,1公尺等於100厘米,在重量單位中1公斤等於1000克。它們間的進率都很簡單,因為這是人為規定的,自然不會自找麻煩地去建立更複雜的進位系統。曆法是處理日、月、年的關係的。它們都是天然的時間單位,其間的換算關係並不像重量之間或長度之間那樣簡單。誠然我們也不妨採用類似的方法,比如,把日作為一個計量時間的基本單位,然後給100天或1000天起個名字,作為記錄比日更長的時間之用。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曆法的要求就不僅僅是簡單和易記,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從日序的進行上,直接表示出月亮外貌的變化或季節更替的周期。因此,要更深入地了解曆法的原理還必須知道:日、月、年是怎么回事?是怎樣確定下來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怎樣?

陰曆的日:

地球繞太陽自轉一周的時間定義為一日。

陰曆的月:

陰曆的月是以月亮的圓缺為標準的,月亮的一次圓缺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為使每一個月的天數是整數,陰曆月又分為大月和小月兩種,大月為三十天,小月為二十九天。這樣,每月的平均長度就接近於29.5306日。一般是一個大月和一個小月相間隔,但由於要固定朔日作為每月的第一天——初一日,因此,就難免出現連續大月或連續小月的情況。

陰曆的年:

陰曆的年是以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回歸年)為準的,但是一回歸年是365.2422日,這比十二個朔望月的日數多,又比十三個朔望月的日數少。如果陰曆每年都是十二個月,則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比一回歸年少十一天左右,一年一年地相差下去,如果今年春節是在冬天,那么十六年後就變成夏天過春節了。在編制陰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有月相的意義(如初一都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滿月),就以月亮地球運動的周期為主,同時為著符合季節時令,採用了“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來配合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在十九年當中,有十二個平年,平年每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閏年每年十三個月。這樣十九個回歸年是6939.6018日,十九個陰曆年是6939.6910日,兩者就相差不多了,月份和季節也可以保持大體一致。這就是陰曆設定閏月的緣故。

陰曆閏哪一個月是怎樣確定的呢?這就牽涉到節氣了。在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中,實際上是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陰曆以十二個中氣作為十二個月的標誌,即各月都有一定的中氣,如雨水為正月的中氣,春分為二月的中氣等等。但是中氣與中氣之間,或節氣與節氣之間,平均相隔是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陰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遲,到了一定的時候,中氣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那么下一個月就很可能沒有中氣,只剩下一個節氣了。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作為該年的閏月。如農曆己未年六月之後那一個月只含有一個節氣(立秋),而中氣大暑在六月三十日,下一個中氣處暑移到另一個月的初二,所以,中間這個沒有中氣的月就定為閏六月。

由此可見,陰曆的“年、月、日”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記錄,而且客觀地反映了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也就是說它具有豐富的物理意義,這一點不難從農曆在農業生產的作用中看出。但在八字方法中,“年、月、日”的紀法都與農曆不一樣,且月份與農曆以月亮圓缺為周期來確定的方法不一樣,在八字方法中用的是節氣定月方法。

農曆的由來與奧秘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