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定義心理學
價值觀在心理學中是指個體對生活中各種事物和活動的相對重要性的評價和判斷。它反映了個體對什麼是好的、有價值的、值得追求的看法和信念。價值觀不僅影響個體的行為和決策,還塑造了個體的態度和動機。
在心理學中,價值觀通常被認為是個體心理結構的一部分,它們是通過社會化過程(如家庭、教育、文化等)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可以是個人層面的,也可以是集體或文化層面的。個人價值觀可能與所屬文化的主流價值觀一致,也可能存在差異。
心理學家如米爾頓·羅克奇(Milton Rokeach)和謝洛姆·施瓦茨(Shalom Schwartz)等人都對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不同的價值觀分類系統。例如,羅克奇將價值觀分為終極價值觀(如和平、自由、幸福)和工具性價值觀(如誠實、責任、能力),而施瓦茨則提出了一個包含十種基本價值觀的模型,這些價值觀包括自我導向、刺激、享樂主義、成就、權力、安全、傳統、遵從、仁慈和普遍主義。
價值觀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套用非常廣泛,它們被用來解釋和預測個體的行為、態度、社會互動和文化差異。理解個體的價值觀有助於心理學家在臨床、教育、組織等多個領域提供更有效的干預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