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醫治療方法

失眠的中醫治療方法

失眠的中醫治療方法?生活中,失眠或者有多夢的現象非常常見,常由精神緊張,思慮過度,苦惱憂慮,心事重重,神經衰弱等引起。有很多的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晚上就經常的做很多的夢,明明累了一天了,晚上還得不到休息,也有很多的時候因為多夢的情況,嚴重打擾了我們的生活的規律。

專家介紹多夢的引起:所以,有的人一段時間夢感強(夢多),另一段時間夢感弱( 夢少)。 造成多夢的原因很多如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多夢;工作和學習壓力過重、環境改變、噪音、光和空氣污染等社會環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過飽、睡前飲茶和咖fei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造成多夢。如果您醒後無不適,可不作處理。如醒後出現疲乏等不適可以進行調理包括飲食、運動、情緒等,最好是找些專業的醫院諮詢專家醫師,提早知道自身情況,保護自身的安全。

專家介紹調理失眠的飲食方法:

1、糖水催眠:若因煩躁發怒而難以入睡,可飲一杯糖水。因為糖水在體內可轉化為大量血清素,此物質進入大腦,可使大腦皮層抑制而易入睡。

2、牛奶催眠:牛奶中色氨酸是人體八種必需的胺基酸之一,它不僅有抑制大腦興奮的作用,還含有能使人產生疲倦感覺的作用。它是體內不可缺少的胺基酸之一,一杯牛奶中的含量足夠起到使人安眠的作用,可使人較快地進入夢鄉。

3、鮮藕催眠: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食法:取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4、葵花籽催眠:葵花籽富含蛋白質、糖類、多種維生素和多種胺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具有平肝、養血、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功效。每晚嗑一把葵花籽,有很好的安眠功效。

失眠的中醫治療方法

失眠是常見病,表現為入睡困難,斷斷續續不連貫,而過早地醒來,醒後不能再繼續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中醫對失眠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是失眠輕珍丸的使用,健康恢復。近年來中醫學對失眠的辨證施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失眠中醫治療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治療失眠的理法方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

遵循晝夜節律

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覺醒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一規律,中醫學者提出了因時制宜的治療失眠方案。

引火歸根、心腎相交

這一中醫理論認為失眠是火不歸根引起的,治療方案最終需要回到“引火歸根、心腎相交”的問題上來,並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鬱結型、腎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經脈瘀阻型、痰濕阻滯型,進行辨證施治。

中醫區別失眠

1.心脾兩虛型 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後再難以入睡,或兼心悸、心慌 神疲、乏力、口淡無味,或食後腹脹,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象緩弱。

2.陰虛火旺型 心煩,失眠,入睡困難,同時兼有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乾,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

3.心腎不交型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咽乾,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軟,女子月經不調。舌尖紅,苔少,脈細數。

4.心虛膽怯型 虛煩不得眠,入睡後又易驚醒,終日惕惕,心神不安,膽怯恐懼,遇事易驚;並有心悸、氣短、自汗等症狀。舌質正常或淡,脈弦細。

5.肝膽兩虛型 肝病日久,身體虧虛,虛煩而難以入睡或入睡後容易驚醒,終日惕惕,膽怯恐懼,遇事易驚,舌淡,脈細弦等。

很多人誤解失眠是指很難入睡,其實,以下3種情況都屬於失眠:

一、起始失眠:入睡困難,直到半夜才能入睡。

二、間斷失眠:睡不安寧,容易驚醒,常有惡夢。

三、終點失眠:入睡不困難,不過,常常半夜醒後無法再度入睡。

中醫怎樣治療失眠?

中醫博士王葆方說,中醫認為,除生理因素外,失眠也與情緒變化有關,換言之,它可隨著情緒的變化而減輕或加重。因此失眠者往往有心煩、多夢、畏光、怕聲、在白天容易頭暈、乏力、精神不振、記憶力衰退等症狀。

療法一:方藥

中醫把失眠分為7型,不同的類型,用不同的方藥治療。

療法二:針灸

治療失眠,所針的穴位包括:內關、神門、安眠、足三里、後溪。

療法三:耳針

醫師將按照失眠者的症狀,用王不留行籽貼在耳穴的心、腎、神門、皮質下或腦的穴位。

王醫師說,失眠情況不嚴重者,可以在家自行用綠豆或鳳仙花籽,以膠布貼在耳後的安眠穴,有助於安眠。

療法四:食療

◆ 參味湯材料:太子參20克、五味子30克。

做法:煎後加糖漿,每次服15毫升,一日兩次。

功效:治失眠、心慌乏力

◆ 生百合湯材料:生百合100克

做法:生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後加適量白糖,分兩三次服用。

功效:適用於病後餘熱未清,心陰不足的虛煩失眠。

中醫治療失眠優勢何在

中醫認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並涉及肝、脾(胃)、腎三髒。機體諸臟腑功能的運行正常且協調,人體陰陽之氣的運行也正常,則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會出現睡眠障礙——失眠。

經驗與傳統

中醫藥治療失眠病症注重辨證論治,臨床辨證從虛實證型來分,常見的實證證型有心火亢盛、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胃氣不和等;常見的虛證證型有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我國歷代醫家套用中醫藥治療失眠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根據各自的學識和臨床經驗,分別主張從營衛論治,從心論治,從脾胃論治,從肝論治,從瘀論治,從痰論治,從火論治,綜合論治等法則,在學術上各有建樹。

繼承和發揚

筆者出生於中醫世家,自幼稟承先父施聞雞老中醫庭訓。先父治療失眠病症主張“調其所逆,除其所害”。意思是,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引起失眠的原因,如果失眠是由臟腑功能紊亂引起的,就應先把其紊亂的臟腑功能調整好,則失眠現象自然會消失;如果失眠是由外邪侵入機體誘發的,則應先分清外邪的性質並將其清除,這樣睡眠才會趨於安穩。先父遣方用藥皆單刀直入,直擊病所,屢起頑疴,活人無算。筆者在繼承先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失眠專科臨床實踐,和當今失眠患者的臨床症候特點,在辨證的基礎上,將失眠病症分為八個臨床症型,然後針對不同的失眠證型,運用中醫藥治療,往往獲得較好療效。

營氣不足型臨床症狀可見: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夢擾紛紜,白天精神不振,頭暈目糊,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心慌、乏力等症。治療原則:益精養血安神。

肝鬱氣滯型臨床症狀可見:夜晚臥床,思慮萬千,輾轉難眠,日間精神抑鬱,善嘆息,胸脅脹痛,痛無定處,脘悶腹脹,噯氣頻作等症。治療原則:疏肝解郁安神。

營血蘊熱型臨床症狀可見:臥床難眠,或早醒,醒後再迷迷糊糊至天亮,兼見咽乾少津,五心煩熱,面頰痤瘡,盜汗,或伴有手足震顫,肌肉跳動,口角抖動等症。治療原則:清營涼血寧神。

脾胃失和型臨床症狀可見:夜間睡不安穩,時睡時醒,多夢,兼見口膩口淡,不思飲食或納食無味,胃脘不適,大便不成形或有欲解不盡感等症。治療原則:和胃健脾安神。

心肝火旺型臨床症狀可見:夜間失眠,臥床久久不能入眠,或間斷多醒,多夢紛紜,甚者徹夜不眠,兼見頭脹,目赤,口乾苦,心煩易急躁,大便乾結,小便紅赤等症。治療原則:清熱瀉火安神。

膽怯心虛型臨床症狀可見:睡眠不安,常伴有驚惕惡夢,白天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易驚易恐,膽怯如有人追捕等症。治療原則:鎮驚定志寧神。

瘀阻腦絡型臨床症狀可見:夜眠時少,早醒,醒後難以再入睡,常伴有頭昏,耳鳴,腦響,手足麻木,健忘(尤其對數字和近期事件記不住),昏昏欲睡等症。治療原則:健腦通絡助眠。

肝亢腎虛型臨床症狀可見:夜眠不酣,間斷多醒,或早醒,有夢,醒後難再複述,常伴有頭脹,頭痛,頸項板牽不適,口乾苦,眩暈,耳鳴,面頰色斑,兩顴升火,腰酸膝軟,夜間尿次頻繁,或四肢不溫,背脊時寒等症。治療原則:滋腎平肝安神。

由於失眠患者的症狀複雜多樣,所以醫師在臨床實踐中,對於上述證型和治療原則的具體運用,尚需根據臨床辨證綜合考慮,靈活掌握,如此方能提高臨床療效。這也正是中醫藥治療失眠症的優勢所在。

失眠的中醫治療方法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