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全集 金庸個人資料 金庸老婆
金庸小說全集,金庸個人資料,金庸老婆
中文名:查良鏞
外文名:Louis Cha
別名:金庸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海寧
出生日期:1924年2月6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O
職業:作家,學者,企業家,社會活動家
地位:華人武俠小說家泰斗
畢業院校:英國劍橋大學
主要成就: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代表作品: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
金庸資料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是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並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作品膾炙人口,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遊戲、漫畫等產品。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
金庸與林樂怡
家事
金庸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卻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結婚的,當時金庸在《大公報》工作,用筆名林歡寫著影評。夫婦二人在現在的堅尼地道二號租房居住,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
朱玫可謂是金庸的患難之妻,《明報》初創,與丈夫一塊兒苦戰。但當《明報》興旺,丈夫卻移情他愛,和她結束了婚姻關係。朱玫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於1998年11月8日病死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63歲。替她拿死亡證的,竟然是該醫院的員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兒女,令人唏噓。朱玫為金庸生下兩男兩女。“我對不起朱玫……”金庸對記者說。
能與億萬富豪金庸白頭偕老的女子叫林樂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現任妻子。
她認識金庸時才16歲,比金庸小29歲,在北角麗池一間酒店裡相識。林姑娘那時是酒店的侍應。那天,金庸剛與第二任妻子吵過一架,正失意至極,就到那家酒店的門邊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請失意的男人吃碗麵,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見鍾情。這就對不起朱玫了。再離婚,再結婚,並送小嬌妻到澳洲留學,至今恩愛。
大俠金庸是個風流才子,據說,當年大俠金庸苦戀夏夢,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創作劇本並親執導筒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近芳澤,但最終未能攜手。
金庸共有四個兒女,兩兒兩女,其中大兒子查傳俠於1976年10月因與女友吵架,一時想不開,便自縊身亡。查傳俠去世時才19歲,這是金庸心中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痛。二兒子叫查傳倜,三女兒叫查傳詩,四女兒叫查傳訥。
個人概述
金庸(1924—),原名查良鏞,男,漢族,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他是華人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1939年,15歲的金庸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國中的參考書《獻給投考國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
1942年秋,金庸進入《東南日報》(遷址福建南平)工作。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
1948年,金庸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
1955年,金庸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9年,金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是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1972年,他宣布封筆,退出俠壇,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1981年,英國政府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受其O.B.E勛銜。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到內地,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入選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金庸以35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2名,引發廣泛關注。
家族小史
金庸祖先查瑜為徽州婺源(現屬江西省)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因避戰亂遷居浙江海寧袁花赫山房。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鑒、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穆旦)等均為其族人。
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譽。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時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金庸祖父查滄珊在江蘇丹陽任知縣時,因為“丹陽教案”鎮壓不力被革職,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緒《東華錄》有關這一事件的記載,對此金庸引以為榮。他在小說《連城訣》的後記說:“我祖父查滄珊公反對外國帝國主義者的無理壓迫,不肯為了自己的官位利祿而殺害百姓,他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故鄉、整個家族都引以為榮。”
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金庸並不姓金,而是姓查,本名查良鏞。“金庸”是他的筆名,由“鏞”字一分為二而得。1924年2月,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海寧查家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世家望族。在查家祠堂內的幾十個牌匾上,記錄著族中功名人士,其中官至翰林的並不鮮見,而查家最有名的先祖當算是查慎行、查嗣庭兄弟了。查慎行是清代的著名詩人。查慎行的二弟嗣僳、三弟嗣庭都是翰林,另外堂兄嗣韓是榜眼,侄兒查升是侍講,也都是翰林。查慎行的大兒子克建、堂弟嗣絢都是進士。當時稱為“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金庸出生時,查家有3600畝田地,租戶有上百戶,因此金庸的父親查樞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地主。據說查樞卿不是那種土地主,他受過西洋教育,屬於那種過渡時代的中西混雜的人物。金庸生母名叫徐祿,19歲與金庸的父親查樞卿結為夫婦。查樞卿與徐祿感情甚篤,先後生下五子和二女,金庸是老二。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他的家鄉袁花慘遭轟炸,查樞卿夫婦帶著全家逃難,徐祿得急症病亡。當時,13歲的金庸尚在嘉興讀書。金庸的繼母名叫顧秀英。11歲時,顧秀英押給查家當丫環,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徐祿病亡滿3年後,查樞卿續弦再娶,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先後生下四子二女。
關於下面的內容,在大多數介紹金庸的書籍和文章中都絕少提到,這是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初,金庸的父親、大地主查樞卿被地方人民政府判處死刑———槍決了。
查良鏞的父親查樞卿在50年代初被人民政府判死刑處決,這對查良鏞來說當然是難以想像和接受的悲劇。他說:“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後來,海寧縣委、縣政府與嘉興市委統戰部、市僑辦聯合組織調查組,對查樞卿案件進行了複查,遂由海寧縣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查樞卿無罪,給予平反昭雪。查良鏞得知後,專門馳信海寧縣委領導:“大時代中變亂激烈,情況複雜,多承各位善意,審查30餘年舊案,判決家父無罪,存歿俱感,謹此奉書,著重致謝。”
族親
現代查氏家族還有三位知名人物:
①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20世紀40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
②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台灣當局“法務部長”查良釗;
③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第一至第四屆委員、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諮詢組成員,北京市第九、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查瑞傳。查良釗之子。
此外還有:
①徐志摩——著名詩人。金庸的表哥,已去世。
②蔣英——錢學森夫人。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著名鋼琴家和歌唱家。金庸的表姐,已去世。
③錢學森——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二十世紀套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金庸的表姐夫,已去世。
④曹時中--我國著名的古建築“糾偏大師”。金庸的妹夫。
⑤張文良——老先生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親叔伯兄弟,北京德雲社演員,已去世。
筆名由來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還有一個筆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這是他讀高中時老師給取的名字。當時還是1940年,他讀高中一年級時,因為寫了一篇嘲諷訓導主任的寓言故事《阿麗斯漫遊記》。結果因“褻瀆師長,敗壞學風”而被革出校門。然而,這篇文章不僅顯露了金庸的文學才華,也充分展示了他敢於反抗強權,追求真理與正義的精神和勇氣。
到衢州中學後,金庸開始向東南地區的一家大報《東南日報》投稿。老師替他取了一個筆名——“查理”。“查理”撰寫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陸續在《東南日報》副刊《筆壘》上發表,得到好評。
大記事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袁花鎮,祖籍婺源(古徽州)。
1937年(另一說1936年),金庸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國小)畢業,同年考入衢州國立中學(現衢州一中),離開家鄉海寧。
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里南遷至麗水,金庸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國中部。
1939年,15歲的金庸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國中的參考書《獻給投考國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
1939年秋,進入聯合中學高中部。
1940年上半年,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得校長張印通幫助改成退學)。
1940年7月,轉入浙江衢州中學。1942年5月底因日軍侵占衢州城提前高中畢業。
1942年秋,進入《東南日報》(遷址福建南平)工作。
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
1945年,以輾轉突破日軍三道防線的艱難經歷,欲求學長沙國立湖南大學,但因手續問題被拒。
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 金庸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1972年,宣布封筆,退出俠壇,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英國政府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受其O.B.E 勛銜。
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到內地,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
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獲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
1988年,任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名譽教授;
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
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Doctor of Letters。
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
1994年10月25日,北京大學授予金庸名譽教授,北大中文系前主任、著名中國現代文學史專家嚴家炎教授在授予儀式上發表講話,稱讚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1996年,任劍橋大學榮譽院士。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位於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說。
2004年11月,受聘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博士。
2006年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8年9月,應劉中樹教授邀請,受聘成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3月,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9月,金庸被聘請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2010年4月24日,金庸獲2010大本鐘獎個人獎之終生成就獎。
2010年4月27日,金庸獲“2009香港藝術發展獎”的“終身成就獎”。
2010年9月,86歲高齡的金庸先生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以「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論文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金庸以35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2名,引發廣泛關注。
2011年7月13日,獲得澳門大學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在文化領域創造的傑出成績和對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
2011年12月19日,被授予台灣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金庸全集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著作權的單行本,現在網上有電子版本。1970年起,金庸助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迴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相關影視
金庸小說作品除了以小說流傳,更有改編成電視連續劇、電影、廣播劇、舞台劇、漫畫、動畫、電腦遊戲等、及其相關的主題曲,深入全球華人社會的民心。第一部搬上銀幕的作品是《射鵰英雄傳》,香港峨嵋電影公司於1958年將其拍成共2集的粵語電影。
部分改編版本和原著不同,甚至完全不同而只是借用形式,如香港電影《東邪西毒》,但仍可見金庸小說影響啟發其他創作。
金庸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掀起一股熱潮,最早期是從香港開始,接著延燒到台灣,近期也在中國大陸造成一股金庸熱,近年來金庸的小說也被翻譯成日文,可說金庸熱潮延燒整個華語圈,而目前的熱潮更風靡到東北亞。
作品總覽
1939年
《給投考國中者》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1959年
《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1961年 《鴛鴦刀》
《白馬嘯西風》
《倚天屠龍記》愛
1963年
《連城訣》
《天龍八部》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1993年
《月雲》
2006年 (星座 /astro/)
《金庸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