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ma中文心理學
在心理學中,"schema"(中文譯為「圖式」或「基模」)是指個體用來組織和解釋信息的認知結構或框架。圖式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並指導我們如何感知、記憶和應對新信息。它們是大腦中存儲的關於特定主題、情境或對象的知識集合,通常基於過去的經驗和學習。
圖式的特點:
- 組織性:圖式將相關的信息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連貫的結構。
- 動態性:圖式會隨著新經驗的積累而不斷調整和更新。
- 選擇性:圖式會影響我們對信息的注意力和記憶,使我們更容易注意到與圖式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
- 預測性:圖式幫助我們預測未來的事件或行為,從而更有效地應對環境。
圖式的類型:
- 認知圖式:關於物體、事件或概念的認知框架。例如,我們對「狗」的圖式可能包括四條腿、會吠叫、忠誠等特徵。
- 社會圖式:關於社會角色、群體或人際關係的認知框架。例如,我們對「教師」的圖式可能包括傳授知識、嚴肅、有權威等特徵。
- 自我圖式:關於自我認知的框架,涉及個體的身份、特質和價值觀。例如,一個人可能認為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或「勤奮的人」。
圖式的作用:
- 信息處理:圖式幫助個體快速處理和理解新信息。
- 記憶:圖式影響信息的編碼和提取,使與圖式一致的信息更容易被記住。
- 行為指導:圖式為個體提供行為指南,幫助他們在特定情境中做出適當的反應。
圖式的局限性:
雖然圖式在信息處理中非常有用,但它們也可能導致認知偏差。例如:
- 刻板印象:社會圖式可能導致對某些群體的過度概括或偏見。
- 確認偏差:個體可能更傾向於注意和記憶與現有圖式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
總之,圖式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如何組織和解釋信息,同時也揭示了認知過程中的潛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