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種新生兒溶血性疾病,主要發生在母親為Rh陰性血型(Rh-)而胎兒為Rh陽性血型(Rh+)的情況下。當Rh陰性母親懷有Rh陽性胎兒時,胎兒的Rh陽性紅細胞可能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刺激母體產生抗Rh抗體(抗D抗體)。這些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攻擊胎兒的紅細胞,導致溶血反應,進而引發溶血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胎兒或新生兒的死亡。
發病機制
- 母體致敏:Rh陰性母親在第一次懷孕Rh陽性胎兒時,胎兒的Rh陽性紅細胞可能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刺激母體產生抗Rh抗體。第一次懷孕通常不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因為抗體產生需要時間。
- 再次妊娠:如果母親再次懷孕Rh陽性胎兒,母體內已存在的抗Rh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攻擊胎兒的紅細胞,導致溶血病。
臨床表現
- 胎兒期:嚴重溶血可能導致胎兒貧血、水腫(胎兒水腫綜合徵)、肝脾腫大,甚至胎死宮內。
- 新生兒期:出生後可能出現黃疸、貧血、肝脾腫大等症狀。黃疸通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進展迅速。
預防與治療
-
預防:
- Rh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在Rh陰性母親分娩Rh陽性嬰兒後,或在可能發生胎兒血液進入母體的情況下(如流產、宮外孕、羊水穿刺等),注射Rh免疫球蛋白可防止母體產生抗Rh抗體,從而預防下次妊娠時的溶血病。
- 產前篩查:對Rh陰性孕婦進行定期產檢,監測抗Rh抗體水平。
-
治療:
- 胎兒期治療:嚴重貧血的胎兒可通過宮內輸血進行治療。
- 新生兒期治療:根據病情,可能需要進行光療、換血療法、輸血等治療措施。
總結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種嚴重的母嬰血型不合疾病,但通過及時的預防措施(如Rh免疫球蛋白注射)和科學的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其發病率和危害。Rh陰性孕婦應積極配合產前檢查,遵循醫生的建議,確保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