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血型
MN血型系統是人類血型分類中的一種,由卡爾·蘭德施泰納和菲利普·萊文在1927年發現。與ABO血型系統不同,MN血型系統基於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M抗原和N抗原來分類。MN血型系統主要有三種表現型:M型、N型和MN型。
- M型:紅細胞表面只含有M抗原。
- N型:紅細胞表面只含有N抗原。
- MN型:紅細胞表面同時含有M抗原和N抗原。
MN血型系統的遺傳由位於第4號染色體上的GYPA基因決定。該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M和N,分別編碼M抗原和N抗原。因此,個體的MN血型由這兩個等位基因的組合決定:
- MM基因型:表現為M型。
- NN基因型:表現為N型。
- MN基因型:表現為MN型。
MN血型系統在醫學上的重要性較低,主要用於法醫學和人類遺傳學研究。與ABO和Rh血型系統不同,MN血型系統通常不會引起輸血反應或新生兒溶血病。然而,在某些情況下,MN血型可能對特定疾病的研究或診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