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lett心理學
巴特利特心理學(Bartlett Psychology)主要指的是英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Frederic Bartlett)在認知心理學領域的貢獻。巴特利特是20世紀初期的重要心理學家,他的研究對記憶、認知和文化心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要貢獻
-
記憶的建構性: 巴特利特在《記憶:實驗與社會心理學研究》(1932)中提出了記憶的建構性理論。他認為,記憶並非對信息的簡單複製,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的過程。人們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解釋和重構,因此回憶的內容往往與原始信息有所不同。
-
「戰爭幽靈」實驗: 巴特利特通過「戰爭幽靈」實驗證明了記憶的建構性。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閱讀並回憶一個北美印第安民間故事。結果發現,回憶的內容常被簡化、合理化,並融入了參與者自身的文化背景。
-
圖式理論: 巴特利特提出了「圖式」(schema)的概念,指人們用來組織和解釋信息的心理框架。圖式理論解釋了人們如何利用已有知識對新信息進行理解和記憶。
-
文化與認知: 巴特利特強調文化對認知過程的影響,認為記憶和思維深受文化背景的塑造。
影響
巴特利特的研究為認知心理學奠定了基礎,尤其是記憶的建構性理論和圖式理論,對後來的心理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工作也為文化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總結
巴特利特心理學以其對記憶和認知的深入研究而聞名,揭示了記憶的主動性和文化背景對認知的深刻影響,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