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效應行為心理學

21天效應,又稱為21天習慣養成法則,是一種廣泛流傳的行為心理學概念。它起源於1960年代,由美國整形外科醫生麥克斯威爾·馬爾茨(Maxwell Maltz)提出。馬爾茨在觀察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發現,患者大約需要21天來適應新的身體形象或習慣。這一發現後來被廣泛引用,認為人類需要21天來形成一個新的習慣。

然而,這一理論在科學界存在爭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時間因人而異,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個體的動機、行為的複雜性、環境支持等。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進行的研究顯示,習慣的形成時間平均為66天,但這一時間範圍可以從18天到254天不等。

儘管21天效應並非絕對,但它仍然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時間框架,鼓勵人們通過持續的努力來培養新的習慣。在實際套用中,設定21天的目標可以幫助個體集中精力,逐步適應新的行為模式。

總結來說,21天效應是一個簡化的概念,旨在幫助人們理解和實踐習慣養成的過程。雖然科學研究表明習慣形成的時間可能更長,但21天效應仍然是一個有用的起點,激勵人們通過持續的努力來實現行為改變。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