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是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創立的一種心理學理論。阿德勒最初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但後來因觀點分歧而與之分道揚鑣,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心理學體系。個體心理學強調個體的整體性、社會性以及追求優越感的內在動力,以下是其主要觀點:

  1. 整體性:阿德勒認為,個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心理活動、行為和情感都是相互關聯的。他強調研究個體時要從整體出發,而不是孤立地分析某個部分。

  2. 社會性:阿德勒認為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個體的心理發展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他提出了「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的概念,認為健康的人格發展需要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關心與責任感。

  3. 追求優越感:阿德勒認為,人類行為的基本動力是追求優越感(striving for superiority),即個體希望通過努力克服自卑感,實現自我完善。這種追求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取決於個體的生活風格。

  4. 自卑感與補償: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類行為的核心動力之一。個體在面對自卑感時,會通過補償機制來克服它。這種補償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5. 生活風格:阿德勒提出,個體的生活風格(lifestyle)是在早期童年形成的,它決定了個人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生活風格是獨特的,反映了個體的價值觀、目標和行為模式。

  6. 虛構目標:阿德勒認為,個體常常會為自己設定一些虛構的目標(fictional finalism),這些目標雖然不現實,但卻能激勵個體努力追求。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對後來的心理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心理治療、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領域。他的理論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和社會性,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