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水平理論如何表征遠心理距離的事物
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由Trope和Liberman提出,主要探討個體如何表徵心理距離較遠的事物。根據該理論,心理距離包括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社會距離和假設性距離。當心理距離較遠時,人們傾向於使用高解釋水平來表徵事物,即以抽象、概括的方式理解;而當心理距離較近時,則傾向於使用低解釋水平,即以具體、細節化的方式理解。
具體而言,高解釋水平的特點包括:
- 抽象性:關注事物的核心特徵或本質,忽略具體細節。
- 去情境化:脫離具體情境,關注普遍性。
- 目標導向:強調「為什麼」做某事,而非「如何」做某事。
- 整體性:從整體上把握事物,而非關注局部細節。
例如,當人們計畫一年後的旅行時,可能會抽象地考慮「放鬆」或「探索新文化」等目標(高解釋水平);而臨近出發時,則會關注具體的行程安排和細節(低解釋水平)。
解釋水平理論在心理學、市場行銷和組織行為等領域有廣泛套用,幫助理解個體在不同心理距離下的決策和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