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遜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有哪三個元素
艾力遜(Erik H. 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核心元素:
-
發展階段:艾力遜將人的一生劃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特定的心理社會危機需要解決。這些階段從嬰兒期到老年期,涵蓋了整個生命週期。每個階段的危機若能成功解決,將有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特質;若未能解決,則可能導致心理社會發展的障礙。
-
心理社會危機: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一個核心的心理社會危機,這是個體在該階段必須面對的主要挑戰。這些危機通常表現為對立的兩極,例如信任與不信任、自主與羞恥、主動與內疚等。成功解決這些危機有助於個體形成積極的心理特質,並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
-
自我認同:艾力遜特別強調自我認同的形成,尤其是在青少年期。他認為,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穩定的自我認同,這包括對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和人生目標的確認。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未能成功解決,個體可能會經歷角色混淆,影響其未來的心理發展。
這三個元素共同構成了艾力遜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解釋了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如何通過解決心理社會危機來實現健康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