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艾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Erikson's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是由心理學家艾瑞克·艾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一種發展心理學理論。該理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特定的心理社會危機或挑戰,這些危機的解決與否會影響個人的性格發展和心理健康。

以下是艾克森提出的八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1. 信任 vs. 不信任(Trust vs. Mistrust)

    • 年齡:0-1歲
    • 主要任務:嬰兒需要發展對照顧者的基本信任感。如果照顧者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嬰兒會感到安全;反之則可能產生不信任感。
  2. 自主 vs. 羞恥與懷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 年齡:1-3歲
    • 主要任務:幼兒開始探索自己的獨立性,例如學習走路、吃飯等。如果受到鼓勵,會發展出自信心;若受到過度限制或批評,則可能感到羞恥和懷疑。
  3. 主動 vs. 內疚(Initiative vs. Guilt)

    • 年齡:3-6歲
    • 主要任務:兒童開始主動計劃活動並與他人互動。如果他們的創造力被支持,會發展出主動性;若被過度控制或批評,則可能感到內疚。
  4. 勤奮 vs. 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

    • 年齡:6-12歲
    • 主要任務:兒童開始學習新技能並與同儕比較。如果他們能夠成功完成任務,會感到勤奮和自信;若失敗或被忽視,則可能產生自卑感。
  5. 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 年齡:12-18歲
    • 主要任務:青少年需要建立自我認同,包括價值觀、信仰和人生目標。如果能夠成功整合這些元素,會形成清晰的自我認同;若未能解決,則可能感到角色混淆。
  6. 親密 vs. 孤立(Intimacy vs. Isolation)

    • 年齡:18-40歲
    • 主要任務:成年早期的人需要建立親密關係,例如友誼、愛情和家庭。如果能夠成功建立這些關係,會感到親密;若失敗,則可能感到孤立。
  7. 生產 vs. 停滯(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 年齡:40-65歲
    • 主要任務:成年中期的人需要關心下一代,並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果能夠實現這一點,會感到生產和滿足;若未能做到,則可能感到停滯和無意義。
  8. 自我整合 vs. 絕望(Ego Integrity vs. Despair)

    • 年齡:65歲以上
    • 主要任務:老年時期的人需要回顧自己的人生,並接受過去的選擇和經歷。如果能夠感到滿足,會達到自我整合;若感到遺憾和後悔,則可能陷入絕望。

艾克森的理論強調社會和文化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認為每個階段的成功解決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這一理論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工作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