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在1971年第一次系統地對自體心理學做出什麼描述
科胡特在1971年首次系統地提出自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強調自體的重要性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自體的形成和發展依賴於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特別是「自體客體」的作用。自體客體是指那些被個體體驗為自體一部分的外部對象,如父母或重要他人,他們通過共情和回應來支持自體的健康發展。
科胡特認為,自體的完整性依賴於三種核心自體客體需求:鏡映需求、理想化需求和雙生需求。鏡映需求指的是個體需要被認可和讚賞,理想化需求是個體需要將他人理想化以獲得安全感,而雙生需求則是個體需要與他人建立相似性和歸屬感。
這些需求的滿足與否直接影響自體的穩定性和心理健康。如果這些需求在早期未能得到充分滿足,可能導致自體的脆弱性,進而引發心理障礙。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為理解自體的發展和心理病理提供了新的視角,並推動了心理治療方法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