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人說夢典故

「癡人說夢」這一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用以形容那些不切實際、荒誕無稽的言論或想法。其字面意思是「痴人說夢」,比喻那些脫離現實、毫無根據的幻想或空談。

關於這一成語的典故,有一種說法是出自宋代僧人惠洪所著的《冷齋夜話》。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一個痴人(愚笨之人)在夢中見到了許多奇異的事物,醒來後便向他人述說,結果聽者覺得他的描述荒誕不經,完全不可信。這個故事後來被引申為對那些不切實際的言論或想法的諷刺。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癡人說夢」最早見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一句:「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這裡的「癡人說夢」並非直接表達,而是後人根據其意境引申而來。

無論具體出處如何,「癡人說夢」這一成語都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批評不切實際、空想妄言的經典表達。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