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定義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是一種綜合性的健康與疾病解釋框架,由美國精神病學家喬治·恩格爾(George Engel)於1977年提出。該模式強調健康與疾病不僅僅是生物學因素的結果,而是由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的。
-
生物學層面:涉及個體的生理狀態,包括遺傳、免疫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例如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
心理層面:關注個體的心理狀態,如情緒、認知、行為模式等。心理因素可以影響個體的健康行為和對疾病的應對方式,例如壓力可能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
-
社會層面:涉及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工作、文化、經濟狀況等。社會因素可以影響個體的健康資源獲取和社會支持,例如貧困可能導致醫療資源不足。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核心在於強調這三個層面的相互作用和整合,認為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這一模式在醫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領域得到了廣泛套用,幫助專業人員更全面地理解個體的健康問題,並制定更有效的干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