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龍效應心理學

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Rosenthal Effect),是由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和萊諾爾·雅各布森(Lenore Jacobson)在1968年提出的一種心理現象。該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抱有較高的期望時,這種期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被期望者的表現,使其行為逐漸符合這些期望。

在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的經典實驗中,他們告訴一所國小的教師,某些學生經過測試後被認為是「學術衝刺者」,具有較高的學習潛力。實際上,這些學生是隨機挑選的,並沒有特別的天賦。然而,學年結束時,這些被標記為「學術衝刺者」的學生的成績確實比其他學生有顯著提高。這表明教師的期望影響了他們對這些學生的態度和行為,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表現。

比馬龍效應在教育、管理和人際關係等多個領域都有重要套用。例如,在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績;在管理中,領導者對員工的期望會影響員工的工作表現和職業發展。因此,了解並善用比馬龍效應,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激勵他人,提升個人和團隊的潛力。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