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心理學
柯勒心理學,又稱格式塔心理學,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馬克斯·柯勒(Max Wertheimer)及其同事庫爾特·科夫卡(Kurt Koffka)和沃爾夫岡·柯勒(Wolfgang Köhler)在20世紀初創立的一種心理學流派。這一學派強調心理現象的整體性,認為人類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不是通過將事物分解為單獨的組成部分,而是通過整體感知和模式識別。
格式塔心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意味著我們的感知不僅僅是感官輸入的總和,而是這些輸入相互作用的結果。例如,當我們看一幅畫時,我們不是先看到線條和顏色,然後組合成圖像,而是直接看到整個圖像。
柯勒心理學在視覺感知、問題解決、學習和記憶等領域都有重要貢獻。它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如「格式塔法則」(Gestalt laws),這些法則描述了人們如何組織視覺信息,包括接近性、相似性、閉合性和連續性等原則。
儘管格式塔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後逐漸被其他心理學流派所取代,但其對整體性和模式識別的強調仍然對現代心理學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