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心理健康課教案
拖延症心理健康課教案
課程目標:
- 認識拖延症的定義及其對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 掌握克服拖延症的有效策略。
- 培養積極的時間管理和任務執行習慣。
課程內容:
一、引入(10分鐘)
- 互動討論:詢問學生是否有過拖延的經歷,以及拖延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 定義拖延症:解釋拖延症是指個體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故意推遲開始或完成任務的行為。
二、拖延症的影響(15分鐘)
- 心理影響:討論拖延如何導致壓力、焦慮和自我效能感下降。
- 生活影響:分析拖延對學業、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三、克服拖延的策略(20分鐘)
- 時間管理:教授如何使用日曆、待辦事項列表等工具來規劃時間。
- 任務分解:講解如何將大任務分解為小步驟,以降低開始任務的難度。
- 自我激勵:討論設定小獎勵以激勵自己完成任務的方法。
- 環境調整:建議減少干擾因素,如關閉社交媒體通知,創造一個專注的工作環境。
四、實踐與反思(15分鐘)
- 小組活動:學生分組討論並分享各自克服拖延的小技巧。
- 個人反思:學生寫下自己計畫如何改進的時間管理和任務執行策略。
五、總結與作業(10分鐘)
- 課程總結:回顧課程要點,強調持續實踐的重要性。
- 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制定一周的時間管理計畫,並記錄執行情況和感受。
教學材料:
- 投影儀和電腦
- 時間管理工具示例(如電子日曆、待辦事項套用)
- 學生手冊(包含課程要點和作業指導)
評估方式:
- 課堂參與度
- 小組討論貢獻
- 作業完成情況
備註:
-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供個人經驗。
- 課程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反饋和需要進行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