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障礙病徵

性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顯著偏離個體的文化背景,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顯著困擾或損害。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性格障礙分為三大類,每一類包含不同的具體障礙,其病徵也有所不同。

1. A類(奇異/古怪類)

  • 偏執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對他人普遍不信任和懷疑,認為他人的動機是惡意的,常常誤解他人的行為,容易記仇。
  • 分裂樣性格障礙
    表現為情感冷漠、疏離他人,偏好獨處,對親密關係缺乏興趣,通常對批評或讚揚無動於衷。
  • 分裂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古怪的思維、行為和外表,可能有奇特的信念或幻覺,社交焦慮明顯,人際關係困難。

2. B類(戲劇化/情緒化類)

  • 反社會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無視他人權利,行為衝動、欺騙、攻擊性,缺乏悔意,常涉及違法行為。
  • 邊緣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情緒不穩定、自我形象混亂、強烈的人際關係波動,可能有自殘或自殺行為。
  • 表演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過度情緒化和尋求關注,行為誇張,情感表達膚淺,容易被他人影響。
  • 自戀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自我中心、誇大自我重要性,缺乏同理心,需要持續的讚美和認可。

3. C類(焦慮/恐懼類)

  • 迴避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社交抑制、對批評極度敏感,害怕被拒絕,迴避人際交往,自我評價低。
  • 依賴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過度依賴他人,害怕分離,缺乏自信,難以獨立做決定。
  • 強迫型性格障礙
    表現為過度追求完美、秩序和控制,固執、僵化,難以適應變化。

共同特徵

  • 長期性:性格障礙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開始,並持續多年。
  • 廣泛性:影響多個生活領域,如工作、家庭和社交。
  • 頑固性:患者往往認為自己的行為模式是正常的,缺乏改變的動機。

性格障礙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進行評估和干預,通常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和在某些情況下的藥物治療。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