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定律是什麼

心理物理定律是研究物理刺激與心理感知之間關係的心理學分支。它主要探討了外界物理刺激的變化如何影響個體的主觀感知體驗。以下是幾個重要的心理物理定律:

  1. 韋伯定律(Weber's Law)
    由德國心理學家恩斯特·韋伯提出,該定律指出,感知到的刺激變化量與原始刺激的強度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公式為:
    ΔI / I = k
    其中,ΔI 是能夠被感知到的最小刺激變化量,I 是原始刺激強度,k 是一個常數(韋伯常數)。例如,在光線或聲音強度的感知中,只有當變化達到一定比例時,人才能察覺到差異。

  2. 費希納定律(Fechner's Law)
    由古斯塔夫·費希納提出,該定律描述了心理感知強度與物理刺激強度之間的對數關係。公式為:
    S = k log I
    其中,S 是心理感知強度,I 是物理刺激強度,k 是常數。該定律表明,隨著物理刺激強度的增加,心理感知強度的增長會逐漸減緩。

  3. 史蒂文斯冪定律(Stevens' Power Law)
    由斯坦利·史蒂文斯提出,該定律認為心理感知強度與物理刺激強度之間存在冪函式關係。公式為:
    S = k I^n
    其中,S 是心理感知強度,I 是物理刺激強度,k 是常數,n 是與刺激類型相關的指數。例如,對於光線強度的感知,n 通常小於1,而對於電擊的感知,n 則大於1。

這些定律為理解人類感知與外界刺激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並在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工程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套用。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