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暨社會學派處遇目標
心理暨社會學派的處遇目標主要基於對個體心理狀態與社會環境互動的深入理解,旨在透過綜合性的介入策略,協助個體達到心理與社會功能的平衡與提升。以下是其主要目標:
-
促進心理健康:透過心理治療、諮商等方式,幫助個體處理情緒困擾、心理創傷或壓力,提升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能力,以達到心理健康的穩定狀態。
-
改善社會適應能力:針對個體在家庭、學校、職場或社區中的社會互動問題,提供支持與指導,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增強社會參與感與歸屬感。
-
整合心理與社會資源:協助個體連結並有效運用心理與社會資源,例如家庭支持、社區服務或專業輔導,以增強其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
提升自我效能感:透過增強個體的自我價值感與自信心,協助其設定並達成個人目標,從而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與滿足感。
-
預防問題惡化:透過早期介入與預防性措施,避免心理或社會問題進一步惡化,例如防止自殺、家庭暴力或社會孤立等問題的發生。
-
促進社會正義與平等:關注社會結構中的不平等現象,並透過倡導與介入,協助弱勢群體獲得更多資源與機會,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心理暨社會學派的處遇目標強調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並透過多元化的介入方式,協助個體在心理與社會層面達到平衡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