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考題解答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學考題及其解答,供參考:
-
題目:什麼是經典條件作用? 解答:經典條件作用是由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指通過將一個原本無關的刺激與一個能夠引發特定反應的刺激配對,使得原本無關的刺激最終也能引發相同的反應。例如,巴甫洛夫的實驗中,狗在聽到鈴聲(原本無關的刺激)後,由於鈴聲與食物(能夠引發唾液分泌的刺激)的多次配對,最終聽到鈴聲時也會分泌唾液。
-
題目:什麼是操作條件作用? 解答:操作條件作用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指通過獎勵或懲罰來增強或削弱某種行為。與經典條件作用不同,操作條件作用強調行為的結果對行為的影響。例如,當一隻老鼠按壓槓桿後獲得食物,這種行為會因為得到獎勵而增加。
-
題目:什麼是認知失調理論? 解答:認知失調理論由費斯汀格提出,指當個體的信念、態度或行為之間存在矛盾時,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不適感,稱為認知失調。為了減少這種不適感,個體會嘗試調整自己的信念、態度或行為,以恢復一致性。例如,如果一個人明知吸菸有害健康卻仍然吸菸,他可能會通過否認吸菸的危害或降低對健康的重視來減少認知失調。
-
題目:什麼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解答: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個體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例如,一個人只有在吃飽穿暖(生理需求)後,才會追求安全感和歸屬感(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
-
題目:什麼是依戀理論? 解答:依戀理論由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提出,主要研究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情感紐帶。依戀理論認為,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其未來的情感發展和社會關係。依戀類型通常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型。例如,安全型依戀的嬰兒在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到不安,但在照顧者返回後會迅速恢復平靜。
-
題目:什麼是社會認知理論? 解答:社會認知理論由班杜拉提出,強調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行為形成中的重要性。該理論認為,個體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來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並通過自我調節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兒童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
以上是心理學中一些常見考題的解答,涵蓋了經典條件作用、操作條件作用、認知失調理論、需求層次理論、依戀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等內容。希望這些解答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