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恆河猴實驗

心理學中的恆河猴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著名實驗。這些實驗主要探討了幼猴與母猴之間的依戀關係,特別是接觸安慰對幼猴發展的重要性。

哈洛的實驗設計包括將幼猴與母猴分離,然後讓幼猴選擇兩個替代「母親」:一個是由金屬絲製成,但提供食物的「母親」;另一個是由柔軟的布料製成,但不提供食物的「母親」。實驗結果顯示,幼猴更傾向於依附於布料「母親」,儘管它不提供食物。這一發現表明,接觸安慰和安全感在依戀關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不僅僅是食物供應。

哈洛的實驗對心理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理解兒童發展、依戀理論以及社會行為方面。這些實驗揭示了早期社會互動和情感支持對個體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然而,哈洛的實驗也因倫理問題而受到批評,特別是對動物的心理和生理傷害。儘管如此,這些實驗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促使心理學家重新思考依戀和早期經驗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

{ "vars": { "account": "UA-78075135-2" }, "triggers": { "trackPageview": { "on": "visible", "request": "pagevie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