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常見效應
心理學中有許多常見的效應,它們描述了人類行為、思維和情感中的特定模式。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心理學效應:
-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人們傾向於接受模糊和普遍性描述的個性評估,認為這些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些描述可以適用於大多數人。
-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能力較低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較高的人則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
-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在緊急情況下,當有其他人在場時,個體提供幫助的可能性降低。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人們傾向於尋找、解釋和記住信息以確認自己的預先存在的信念或假設。
-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當人們知道自己被觀察時,他們的行為會改變。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在做決策時,人們過度依賴最先獲得的信息(即「錨」)。
-
光環效應(Halo Effect):一個人的一個正面特質會影響他人對其其他特質的看法。
-
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個人的預期或信念會導致該預期或信念成為現實。
-
社會認同效應(Social Proof):人們傾向於做他們認為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
-
選擇支持偏差(Choice-supportive Bias):在做出選擇後,人們傾向於記住選擇的積極方面,而忘記或最小化消極方面。
這些效應在日常生活、工作、教育和社會互動中都有所體現,了解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和社會動態。